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山南水北】丹河的源头

时间:2021-06-03 18:00:34 | 来源:太行日报

◇郭永东

丹河从高平市的发鸠山流出,流经高平、泽州两县进入河南,并入黄河,全长124.5公里。她用甘甜乳汁哺育神农炎帝的子孙后裔,我们也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由于丹河源头在神农炎帝故里高平市,我们就从神农炎帝谈起。

《山海经 北山经》有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丹河水源充沛,两岸土地肥沃,适合人类居住。神农炎帝率他的子民迁徙到这里,择水草而居。猎食野兽,过着游牧生活。山上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丹河从荆棘丛中溢出,顺山脊斜斜地流淌,落在蜿蜒的河槽,一泻千里。干涸的土地被水浸透,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像群起而呼的蛙鸣。丹河分出许多支流,灌溉万顷农田,养育着神农炎帝的后裔子孙。神农炎帝过着群居狩猎的原始游牧生活。女人主内,负责食物和财产的分配。男人主外,负责狩猎劳动,保护疆土安全。围猎归来,则举行庆典。神农氏头戴牛角配饰,穿百叶衣,和部落成员围着篝火狂欢。举木棒,呼号子,跳着苍劲的舞蹈。火把映在东海中。暮归的精卫鸟在湖面翱翔,把树枝和石头投进湖中。水中荡起涟漪,层层扩散而去。炎帝与黄帝争夺疆土,经过几次鏖战,向北迁徙到高平的羊头山休整歇息。羊头山在高平北20公里处,山顶有峰如羊首状。松林茂密,芳草幽幽。也就在羊头山,神农氏尝五谷、始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

羊头山与发鸠山东西遥望,相距十多里。炎帝在山上建有神农城、黑白二泉。直到现在,羊头山附近尚有炎帝行宫、炎帝中庙、五谷庙,北魏石窟造像群。残存的神农城遗址、风中耸立的井架、黑白二泉井洞,仿佛还在诉说历史沧桑。换马、庄里、跑马岭、卧龙湾、鹿野园,这些村名和地名与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外出寻找草药,误食毒草而腹痛难忍,伏在马背上回羊头山。实在忍不住了,就下马由人抬到担架上走,这地方就叫换马村。没等回到神农城,炎帝就毒发而死,停灵的地方就叫卧龙湾,装殓炎帝的地方叫庄里。庄里是当地人说装殓的谐音。炎帝死后,他的坐骑悲鸣不已,来回乱窜,后人就把这地方叫跑马岭。鹿野园大概是神农氏驯鹿的地方。

丹河流域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平八景”中的飞虹横涧,丹水秋波,鸠山暮雨都与丹河有关。当地给孩子做满月要蒸羊糕。反映了炎帝部落对动物的图腾和崇拜。高平全境炎帝庙达60多处。炎帝属火德,传说是太阳神,老百姓把他供奉为“灶老爷”,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

远古的丹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从长平古八景的“飞虹横涧”遥望它昔日的丰姿。

一座云梯凌空架设。丹河流过汤王山,跌入幽深的沟壑,与山石撞击,水花飞溅,一条彩虹探到沟底。游人赞叹美景,想彩虹是连接天地的桥梁。古人作诗。朝阳东映玉虹西,饮涧横流影渐迷,回首秋风天路近,飞梁千尺接云梯。雨朝月夕见毫光,一望垂虹石径凉,叹息游人踪迹杳,疑从碧落问津梁。

丹河源头有“鸠山暮雨”的传说。说是仙翁庙的老和尚听见下雨,跑出厢房查看。却见满天星辰,哪来的雨点呢?仔细辨认,才知道是松涛声。后来文人墨客就把它说成是“鸠山暮雨”。

丹河流淌数千年。人们开沟挖渠,兴修水利,浇灌农田,用水磨加工粮食。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吃着丹河水,唱着古老的丹河歌谣,世代繁衍生息。

推开窗棂,把目光投向寺庄镇。故乡的遥远记忆,脉络还那般清晰。

丹河穿村而过,春风吹开万树梨花,木犁翻起黑油油的浪花。水车缓缓转动,河水流进田垄。麦苗泛青,油菜花摇曳清香。把积攒一冬的被褥拿到河上清洗,用擀面杖敲打衣物,水花飞溅在笑脸上,还唠嗑着家长里短。娃们则赤脚下到冰凉的河里捕捉小鱼和蝌蚪。河岸开着各色野花,与晾晒的衣物争艳,倒分不出是花是物了。

开春要打铁花,期盼五谷丰登,把些碎铁熔化在翻砂炉,通红的铁水流出来,高温烤得人的脸针扎般的痛。一人拿特制坩埚接铁水抛向半空,另一人拿宽木头扳子就势击打。火球被击打向高高的老槐树梢,与枝丫碰撞成无数星星,在万千枝条间随风摇曳。

农历四月初八,祭祀神农炎帝。朝廷要派专人恭颂祭文。动听的歌谣千百年间传唱:走扬州,下汉口,不如到羊头山看迎社首。社首指土地神,泛指神农炎帝。据说,迎社首的仪式就要准备20天,祭祀活动则顺延7天。扬州是江南富庶的商贸重地,汉口是闻名全国的货物码头。拿它们和羊头山对比,可以想象炎帝庙会的盛况空前。

每至暴雨连天,山洪暴发,咆哮的丹河一泻千里,漫过农田和村庄淹没庄稼。玉米被冲倒了,天晴后尚能直立起来,小麦被水浸过就会发霉。每有丹河泛滥,成群结队的河南人就会北上山西逃荒。高平许多偏僻村落是河南移民的居所。清光绪年间,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丹河淹了高平县城,死伤数万。这也印证了精卫填海神话故事的真实性。

丹河流量与天气相关,暴雨天则盈,天旱则损。大旱求雨,还有与炎帝有关的传说呢。长畛村自古有“晒老爷”的习俗。传说炎帝娶了长畛村的妻子。别的地方求雨毕恭毕敬,给炎帝老爷烧香磕头哪样都不敢少。唯独长畛村求雨的方式独特,仗着炎帝是本村女婿,竟敢把炎帝的神像抬到日头下暴晒3天,还要说些不敬的话,意思是天不下雨,就要惩罚炎帝。据说这求雨的方法还很灵验呢。

秋日霞光映照丹水。玉米熟了,谷子熟了,豆角成了,水浇地的蒜薹胡萝卜长成了。

晴日天高云淡,蓝天与远山相衔。而在大雨即将来临,云彩就压得很低,势将压在人的头顶上。丰收时需登高望远,或者打秋千。村子的地形颇富特色。东邻清凉山,西傍丹河。村中有桅楼,村的两头翘,中间低,远望就像一条船。有歌谣说:站在清凉山,西望丹河湾,楼是双桅杆,村像一只船。自古以来,村人就与母亲河结下不解的渊源。

冬日的丹河似乎疲倦了,安静得像温文尔雅的大姑娘,她对着银镜子梳妆打扮。雪花覆盖我的村庄。孩子们冒严寒在河上溜冰,蹲着溜,站着溜,倒着溜,溜得淋漓酣畅。还有人在木板上钉铁丝制作冰溜子,拿火钳子在冰面上滑行。

临近岁尾,家家户户起面蒸年糕。把发酵好的面揉几十遍,切成一小块块。用木梳子和剪子在面团上精雕细刻,剪鱼儿的腮和尾巴,梳山羊的毛发,再把黑豆点上当眼睛,蘸上红色素水,活灵活现的羊糕就做成了,用它孝敬一家之主炎帝爷。

童年记忆里,丹河有20多米宽,河流舒缓而平稳地流淌。寺庄区域的水位浅,随便找个地方挖一两米深,就挖出一口水井。村外大桥边凌空架有水磨。水磨靠河水的冲击力加工粮食。从水磨木架子的空隙能看见汹涌的河水,听见河水的轰隆巨响。

丹水涓涓,流淌在我心里。梦中的故乡,还唱着古老的歌谣。

丹河源头到高平市区段进行了全面修葺,水泥铺装河槽,两岸加了围栏。相继建设了长平湿地公园、炎帝湿地公园和米山湿地公园等生态建设。风景秀丽,草木浓郁,水面上白鹭翱翔,宛如江南春色。高铁穿城而过,交通四通八达,经济繁荣发展。

中华五千年,丹河水滔滔不绝,源远流长。羊头山上的神农黑白二泉,昼夜轮回,甘甜泉水哺育世代神农炎帝的子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