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山南水北】忆江南,最忆是乌镇

时间:2021-02-04 18:00:47 | 来源:太行日报

乌镇(资料图片)

◇冰河

在江南,比之金陵南京和钱塘杭州,乌镇是最接近我梦里故乡的地方了。

乌镇,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为县政府所在地,虽然桐乡已然升格为市,论及名气地位,远不及乌镇的影响。莫说桐乡了,就连它的上级市嘉兴,在旅游者心目中,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江南,乌镇是可与江浙两省省会和绍兴这样的三四千年古城相提媲美的,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也只有周庄可与其相提并论,但若论历史,则远在其后。

乌镇之美,美在小巧秀气,美在生活起居,美在安然静谧。它不似金陵钱塘的王者之象,那些繁华,美则美矣,却与普通人无关,就连刮过去的风,都流溢着达官贵人金风玉露的奢靡。走在乌镇的老街中,你很难发现那些金碧辉煌的屋舍,巷子的两边,一例是砖木的房子。木质的门脸,乌黑的色泽,倒正应了那个“乌”字。近代以来,海上洋场发了家的乌镇子孙,回乡来仿着石库门改造了房子,顶多是砖石用得多了些吧,色泽和身高也不肆张扬,老老实实隐在这窄窄的巷子里。乌镇的巷之窄,仅容三四个人通过,平整的石板路,被千万人来来回回踏过,油亮、湿滑,旅游开发以来,不堪重负的它们多已下岗,换成了更结实的水泥板,纵然被全世界各式各样的鞋底磨着,也不会油亮了。之前读书的时候,我不理解石板的用途,如今恍然大悟,那是一石两用吧,上面走人,下面走水,在潮湿多雨的江南,任凭多少的雨水,也会顷刻间顺着石板的缝隙流入暗渠,排到河道里。

乌镇的美,也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宅院里,比之巷子前店后居的普通民居,有钱人的宅子则相应阔大些。门前多了几个台阶,门里多了几进的院子,院子里四世同堂,耕读传家,说不定就又出了几个解元进士,光宗耀祖。其他的子孙守着家业,在这巷子里开一角铺子,卖烟卖酒卖茶,也能维持个一家安乐。这样的生活传统已然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近代以来,才渐渐衰朽凋敝下来。

乌镇不像那些江南的大城市,有着发达的水网,河只有一条,民居大都沿河而建,向外扩展。出了这些巷子,往里一拐,十几米的距离便是一座桥,桥下是悠悠流淌的河水,凝滞、迟缓,墨绿一般的颜色。站在桥上,你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小石桥,连通着两岸的人们。桥下的河道中仍然有船,那种经过改造的卸了乌篷的木船,船老大摇着橹,载了十几位游客从容进入旧时的梦中。河两岸有小小的码头若干,旧时这船便是乡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下船回家,买卖货物,很多都在这码头完成。临河的人们,洗衣的、淘米的、涮马桶的,也会走下一级级台阶,从容地完成生活所需。如今时光荏苒,这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水是拦了橡皮坝蓄起来的,尽管一年要换三次,水质还是越来越差,只有外乡人还会流连这河上的景致吧。本地人已多半搬往旱地,赚旅游区的钱享现代人的文明去了。

但是,乌镇的美并不在那些举世一律的现代生活,乌镇的意义也仍在这些越来越破败仅供外人参观的老镇上。乌镇除了作为城市的现代建筑,景区还分为东栅和西栅,西栅是改造过的仿古民居建筑,主打商业娱乐,东栅就是这老镇的所在地。游弋期间,我竟然发现了茅盾的故居,还有当代作家木心的旧宅,这使人倍感亲切。后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原来,秦时它就归吴越会稽郡管辖,后来还做过地市一级的府治。于是想到贺氏的祖先蜀汉三国时移居吴越会稽,繁衍出四海子孙,成为我的精神故乡。原以为会稽主要指绍兴一带的,不曾想这里也是我的故乡,贺氏祖先的其中一支会不会也和乌镇有过一丝关联呢!这几乎是不需要再论证的了。至于谢灵运、范成大等一代大家,自然是这一方江南水土孕育出的文坛人杰。

我去的时候是国庆节后的旅游淡季,乌镇的游客却仍然络绎不绝。站在东西栅的桥头上,望眼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不知道其中有几个是乌镇人。既然来到了这镇上,都是有缘的吧,起码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未曾泯灭的江南旧梦,于是,我举起相机,匆匆记录下这些浮光掠影,并把他们都认作自己的家乡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