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在这一天,说说屈原

时间:2021-06-03 12:01:28 | 来源:山西日报

在这个写进法典的节日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屈子。《招魂》《九歌》《离骚》《九章》《天问》等出自一人手笔的古典绝唱,犹如一段心里话,一席家常话,又如一桩控诉,或如一纸宣言……具有了永久的人生与命运的力量。且说那位落魄的老者吧!稍稍了解历史、知道端午节来历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是属于一个人的。因为他朴素,我们就觉得他很亲切;因为他亲切,他的遭遇就越感人;因为故事感人,我们就越觉得如此之人不应该经历如此般的际遇,甚至很不应该。但生活没有不应该,存在皆有必然。纵观古代人文精神的构成,李白杜甫如此,孙膑司马迁如此,陶渊明曹雪芹也是如此……冥冥中,上苍注定了苦难的真实内涵——这是社会人生的一个必然且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某个人承受了特别的苦难,同时这个人在历史文明中又具有特别的贡献,占有一席特别的位置,他不仅是他自己,还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人,甚至映现着一个时代,那他的意义和分量就愈加特别了。屈子屈就在楚怀王的幕僚里,领到了一顶官衔为左徒的乌纱帽,企图在楚国的披檐下打造一轮照彻寰宇的太阳,氤氲恒久的春天。这种救济并造福天下苍生的宏愿,和其后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抱负如出一辙,且结局是那么地相似。所不同的是,屈子绝望至极,投江死了,而杜甫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地客死在洞庭湖的一条小船上。屈子在楚国报国无门,又屡遭谗言和权贵的排挤,便毅然踏上了流浪民间的路。一路走来,屈子看不见天子包括为政者撒向百姓们的恩惠,看不见执政者救济天下苍生的钥匙,更看不到升腾在冬天里的玫瑰和火把,映入眼帘的却是四野里铺满了的白骨。悲愤至极里,唯美的诗歌腾不起粼粼波涛了,钢铁般的语言淬火成火焰,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长歌当哭中蘸着血泪,挥毫泼墨,彤红了历史的天空。波峰浪谷上,是谁在焦躁地高吼、呐喊?一切显得那么徒劳,爱莫能助。为了寻求光明,为了拯救万千苍生,屈子以诗歌作谏,期望有朝一日能被执政者看见并被采纳;为了苍生能裹饥食腹,能恬静地呼吸、享受生命,屈子以四起的烽烟作幕,以精神和人格作为抵押,因焦虑而“衣带渐宽”的身躯,在貌似白天却绵延不绝的暗夜里喷发出了《招魂》《天问》……人类的理想写在了天地之间,回荡进2000多年后的今天。汩罗江畔,屈子含恨地告别了荒芜的家园,纵身一跃间,屈子折断了骚体的翅膀。于是,每年的五月初五,一个很民间很传统的节日诞生并流传了下来。“湘水悠悠无数的水鬼/冤缠荇藻怎洗涤得清?/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汀芷浦兰流芳到现今”(余光中《漂给屈原》)。竞渡,竞渡,惊起了一滩鸥鹭——龙舟在这一天打捞着思想的锋芒,由粮食夯实、由粽叶护卫的粽子一代代地包起,这是从废墟上流传下来的缅怀啊,它呼唤的是万顷稻浪,点燃的是四起的炊烟。追溯你的人,也便从上一个端午追到了下一个端午。你作了《招魂》,便无需为自己招魂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竞渡,有岸的地方楚歌就会四起,你就躺在那龙舟里,也在那歌里、风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