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绿叶对根的情意

时间:2021-10-29 08:00:35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1029_53a7539992fe873805178453db59a454.jpg

前几日我得到一本书,是我昔阳老乡毛永林的散文随笔集《善斋拾贝》。书名老气横秋,翻开内容,却引发我一波沉沦式阅读。吃惊的是,此书竟有周宗奇、张石山、陈为人、陈亚珍4位大咖联袂为他作序加持。《善斋拾贝》一书大致有8个版块、两个话题。乡愁多涉感情,教育之事多涉感悟,于我来说,乡愁较易入手,我就这个话题谈点我自己的阅读感受。毛永林笔下的自由散漫随心所欲似乎在彰显“我手写我心”。顺着他笔墨的流动可以感觉到:他的文笔平实旷达,很少思想上的禁锢;他只是在写,畅自己之意,浇心中块垒,记过往岁月,感百变人生。那些“土气息、泥味道”的散文,把我们的怀念和向往引领回昔日故乡。我喜欢书中的亲情文章,由于毛永林奉献给读者的是百分百的“真”,倒是写出了脱俗之意。比如写到父母的婚姻,他直言这不是自由恋爱,他们的结合,只堪出现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村党支部要为参军的父亲“突击解决”婚姻大事,而刚上完学,有才有貌的母亲就被选中了。母亲家里“没有男人做主”,是“糊里糊涂出嫁”的。婚后才发现父亲是个“二气气”的人,一心闹革命,根本没有“小家”概念。只能无奈隐忍下来,但也就不免“过了一辈子,吵了一辈子”。而父亲这头呢?活了一辈子,革命了一辈子,妻子也好,弟妹也好,很少能让他挂怀。他的精神世界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一直悬在普通农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写一副挽联,落款居然是:“革命战友”。行动已然不便,他仍惦记着交党费,弥留之际,他仍然在作战:“看!看!前面有碉堡!”嘴里喊的是战友的名字:“老赵!老赵!你在哪儿?”对于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托付了比对家人更多的感情和牵挂。对于父亲与母亲之间思想上的鸿沟,对于不近人情的父亲,作者显然是无奈的,但他也无意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去美化、掩饰什么。他有些惆怅地写道:“他们两人一辈子说不到一个频道,却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又如《姥爷》这篇,作者三笔两笔,一个潇洒酷帅、骄蛮任性、注重凹造型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姥爷一辈子嗜烟,好酒,喜赌且匪气十足……到老都腰板直直的,穿着打扮什么时候都干净利索,绑腿和布鞋边什么时候都是白白的……能人、负心汉、支前模范、军属、烈属,荣辱功过,各有评说。”还用再多说吗?这般准确的速写式勾勒,没点胆子还真不敢下笔。他还写了舅舅:“个高肩宽人清瘦,长脸欧式眼”,有文采擅文艺,会唱戏会导戏——又一个偶像派人设。可惜舅舅早年参军,为掩护战友而牺牲,一炮炸得尸骨无存,身后仅留几封家书、一块银圆。写到大妗,笔触更为细腻。有着一双明亮沉静眼睛的大妗,极具“中国农村传统女性光彩照人的一面,娇小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着无限能量,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她不是伟人,可她的一生在我心中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人物,就这4篇,写了5个家人。在家族拼图里,是5个小局部。还想再看,没了,让我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所造就出来的人,似乎个个有着黑白照片般高级的质感和含义深长摄人心魄的韵味。关于乡愁,除了家人,自然还有一个地理坐标在那里。《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版块,笔者“出生在太原,孩提时代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跟着母亲回老家走亲戚。”这应该是根植于骨髓里的遗传基因使然。他写了东冶头的集市、戏班子,还写了大山深处的“梦葫芦山庄”。我发现他去过昔阳很多地方,凡留有足迹之处也力图留有文字。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不能长久地停留在某处,对于某处的描写也就会流于表面所见的讲述。你能感觉到他一掠而过的那种速度,稍许遗憾的是,少了点紧要处需要的那种穿透,那种深度思索。对于自己的写作,毛永林是很低调的,然而行文活泼,不拘一格。读着书我想,这本书值得用心用力去推广。毛永林把昔阳写成了世外桃源,桃花源里的乡亲并且知秦知魏晋,这得招多少人跃跃欲试想要来昔阳寻幽觅胜呢?

孔瑞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