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山西省文博讲解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时间:2021-07-16 20:00:14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716_e8c14f368139d095ad520eccf7da68a1.jpg

20210716_f8bd87037e4f5ba4a9b82c8c2a1a1cc5.jpg

2021年7月15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的“传承逐梦绽芳华献礼建党一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文博讲解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是我省文博系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全面展示和提升博物馆讲解员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的生动实践。山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润民,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山西博物院院长、山西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元成,山西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山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胡晋彪,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张晓强,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山西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张慧国,山西省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杨敬,山西晚报社副总编吕国俊出席大赛决赛,各市局文博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本次大赛。全省文博讲解员共竞技历时4个月精选30强讲解员是传播历史、传播文明、传播文化的代言人。讲解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大家的参观质量,他们代表了博物馆的形象,更代表了整个城市的形象。这,也是举办本次全省文博讲解大赛的初衷。本次大赛从今年3月初启动,初赛阶段由各市文物局组织,推选出60名入围复赛的选手,随后又在运城、太原、大同、长治等四个分赛场举办复赛,历时4个月的时间,挑选出30名选手晋级决赛,最终迎来了此次总决赛的对决。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准备充分、发挥稳定,展示了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新时代故事讲解员的风采。多位选手精心设计了视频和PPT,使自己的展示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有的选手在讲解中插入了歌唱等才艺,使自己的讲解展示更吸引人,还有的选手不拘泥于传统的讲解素材,结合当下的时事进行创编,使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了极好的融合贯通。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7位评委们从比赛选手们的讲解内容、讲解技巧、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评分,最终产生了10名“十佳讲解员”和20名“优秀讲解员”。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在致辞中表示,山西文物事业发展迅速,全省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9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博物馆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全省博物馆不仅数量稳步增加,质量提升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达到40家。“文博单位的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他们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文博工作者,而且是博物馆的文化使者,是文物的代言人。准确的讲解内容、出色的讲解表达,能够让更多公众了解博物馆的文物、文化,能够让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深度、力度、广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使博物馆传承文明的作用更加突出!今年的全省文博讲解大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文物精彩的故事还有待文博人继续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去诠释。”本次活动通过比赛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讲解员,通过他们的精彩讲解,让静止的文物在漫长的岁月中拥有生命的活力,让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体现出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山西文化、中华文化,通过这样的比赛,变得更加开阔和包容。文明因历史璀璨三晋大地上的故事熠熠生辉高手过招,卓尔不凡。本次决赛中的选手,都是半决赛中的佼佼者,在决赛过程中,他们带来的故事,也更为精彩。你瞧,无论是陶寺遗址上的“龙”的故事,还是丝绸之路上的人文逸事,抑或是唐风晋韵中的珍贵留存,都尤为生动。听他们的讲述,既是对山西历史文明的了解,无形中也增添了浓浓的故土情怀,增添了民族骄傲。这一篇篇讲解故事,串联起了三晋大地上的历史文化脉络。“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这件彩绘龙盘的发现,为研究中国龙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山西博物院讲解员姚香的讲解下,出土自山西省襄汾县的彩绘龙盘浮现在大众眼前,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出现的最早的“龙”纹饰文物,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很多到省博参观的观众,或许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到过这件彩绘盘子,殊不知它是最早的中华文明的象征。讲解过程中,姚香从龙盘入手,放眼到了4000多年前的陶寺遗址,也放眼到了中华文明“协和万邦”的强大聚合力,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古国时代向帝国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作为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这里留下了很多丰富的文化遗存。决赛中,来自华严寺的讲解员刘冬,讲述了“华严寺”中最美的飞天画像;大同市博物馆的张伟艺,从一枚北魏时期的波斯银币,带大家感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商贸往来。最吸引人的,还有来自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讲解员刘晓燕带来的《丝路坦坦连世界云冈处处皆笑容》的讲解,她的目光不仅仅局限在一件文物上,而是放眼整个云冈,介绍了不同石窟内各自微笑的石佛造像。“您看,最叹为观止的笑容,是第8窟的一尊立菩萨像,菩萨鼻梁挺直、弯眉细眼,嘴角微微上翘,露出六颗整齐的牙齿,加上脸庞左右颊的一对酒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第7窟一座一佛二菩萨盝形龛龛楣的左上隅,古代雕刻匠师在龛楣与山花蕉叶之间一块面积逼仄的位置上,两凿三锤地刻画出小沙弥,他眉清目秀,眼睛微闭笑意绵绵,可爱的孩童徜徉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所谓‘居住面积不大,幸福指数不小’,大约就是这样了……”生动的言语,配上真实再现的图片,立刻让讲解变得生动起来,评委和观众们的脸上,也不自觉地浮现出了笑容。作为太原市的文化地标,晋祠是太原人的骄傲,在决赛现场,还有来自晋祠博物馆的三位讲解员同台竞技,她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晋祠的美、晋祠的妙、晋祠的绝。其中,讲解员邱萍讲述了晋祠三绝之一的“鱼沼飞梁”,从古代的立交桥,放眼到太原整座城市的桥,“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桥,以其超美的颜值担当,给现代龙城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美景,但唯有鱼沼飞梁,恰如人间最美的相遇,连接着过去、当下和未来……”讲解员张楠,讲述的则是现存于晋祠博物馆的《华严石经》,从这些经幢的凿刻,到灭佛时期的秘藏,再到抗日期间民众对其的保护,其多舛的命运呈现在大众眼前,也让大家有机会了解了这一尊尊保存完整、历经千余载风雨的国之瑰宝。“万物之根在于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晋水之美。”讲解员闫丽如以晋祠的水为切入点,呈现了晋祠园内一泓深潭、一条小渠之美。最生动的是,她还讲起了一段晋源话,为晋源的桂花元宵做广告,而这一切皆是因为晋水,正是有了晋水的滋养,才有了晋源各类农作物与众不同的口感和风味。红色故事、奋斗故事彰显了山西人的精气神山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山西人,热爱家乡,沙漠变绿洲的右玉,也留下了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故事……在本次决赛现场,不少讲解员以此为切入口,讲述了近现代发生在山西土地上的故事,朴实无华却让人潸然泪下。“左权牺牲的消息一直隐瞒着一个人,就是左权的母亲!左权年幼时父亲就过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自19岁离开家乡踏上革命征程,到37岁牺牲,他18年与母亲再未相见,母亲仅凭着儿子写的几封家书,坚信自己的儿子在前方打仗还活着!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周希汉、罗舜初军长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即刻率部去看望这位英雄的母亲,并替他向这位老人敬个军礼。”来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胡飞飞,讲述了左权将军的故事,也讲述了一位老母亲面对儿子牺牲时的心酸和心疼。“‘左权呢?他怎么没有回来?’率队前来的军长师长低下了头,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母亲的问题,这群铁血的军人泪流满面,齐刷刷地跪倒在老人面前说:‘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这个时候母亲才知道自己日思夜念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距离左权牺牲已经7年了,距离左权离开家乡已经是整整26年了。26年啊,她盼到了革命胜利,她看到了家乡的解放,可她却没能等到自己的儿子……”胡飞飞眉头紧锁,面容肃静,他用低沉的嗓音,讲述着这件真实的事情,情到之处,让人落泪。在太行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胡飞飞每天接待着不同的游客,他一次次向观众讲述左权悲壮的故事,讲述34万八路军烈士捐躯赴难,血捍家国的故事,太行精神、革命精神铸就了这段光辉的历史篇章。来自右玉的讲解员李洁,讲述了展陈在右玉精神展览馆内一把铁锹的故事,这把铁锹,是上世纪70年代,担任威远村党支部书记的毛永宽生前用过的铁锹。为了挡住大风沙,毛永宽带领大伙修水渠、建防风林,短短八年的时间就造林12000亩。威远村绿起来了,但毛永宽却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年仅28岁。“毛永宽说,锹就是我们战胜风沙的武器,他一辈子都想着人民,想着右玉,也正是因为右玉有着数不胜数的像毛永宽一样的人,才有了右玉70年沙洲换绿洲的生态奇迹……”李洁的讲述动情且坚定,她呈现的不仅是右玉人民久久为功的精神,更是山西人民的精气神。比赛过后,评委组组长,来自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福利做总结时表示,“今天的决赛称得上是山西文物大省讲解事业里的奥斯卡奖。首先,我们山西有一支专业的讲解员队伍,他们的专业水平是可以点赞的。其次,大家讲解的题材广泛,从纵向来讲,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一个文化厚重的山西呈现在我们面前。从横向来讲,历史上包括近现代、当代、党史上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到了,都全覆盖可谓人才荟萃。这是一场异彩纷呈的专业讲解的巅峰对决,也是一种对山西晋善晋美形象的最好诠释,更是一台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的壮美赞歌!”

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实习生王浩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