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沁水县固县乡党建“4+” 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1-06-10 16:03:00 |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沁水县固县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共涉及全乡13个村36个自然庄204户669口人。搬迁群众入住一年多来,该乡党委秉持“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起点”的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切入,以“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为目标,将易地搬迁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探索实践了党建“4+”工作法,形成了符合固县实际的搬迁治理模式,为搬迁群众构筑了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党建+组织”

建阵地,组织堡垒筑起来。2018年底,搬迁群众入住以后,该乡镇按照县委“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于2019年4月,成立了“富茗小区党支部”。考虑到小区居民的特殊性,乡党委精心选派了一名有能力、有威信、有经验的乡机关退休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在第一时间将搬迁来的13名党员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模式纳入党支部进行管理,按时参加小区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各类会议和各项活动。从此,党员有了“新家”,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

作表率,党员身份亮出来。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承诺。13名党员结合各自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技能特长,公开进行承诺,对照承诺践诺,亮明自己能为小区干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哪个楼栋单元有党员,支部就让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服务本楼栋本单元群众。同时,支部还设立了“党员先锋岗”,每季度推选一次,党支部进行授牌,激发党员活力,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

定制度,规矩意识树起来。有规矩才有方圆,小区党支部在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六项制度”的基础上,还联系实际新建立了小区“管委会工作制度”“安全排查检查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政策信息服务制度”“楼长、单元长工作制度”等六项服务群众制度,还新修订了“小区文明公约”。清单式厘清了服务群众事项的职责范围,规范了小区居民的日常行为,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以楼栋为主体,以党员为前端的服务群众新格局。

“党建+治理”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小区管委会日常工作分四个小组,即: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矛盾纠纷调处小组、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和政策信息服务小组。四个小组长紧紧依靠4个楼栋长和19个单元长,聚焦四项重点,网格化进行推进,确保小区平安不出事, 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聚焦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排查组定期排查小区住户的水、电、气和各类管道、线路,一般住户每月排查一次,孤寡老人、残疾人、痴呆精神病人等重点住户由单元长动态排查,随时关注,确保小区安全“零事故”。

聚焦矛盾纠纷调处。矛盾纠纷调处组定期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主动介入矛盾纠纷,及时回应关切诉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让纠纷在小区调解,让矛盾在小区化解,确保小区“零上访”“零案件”。

聚焦环境卫生管理。小区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分楼栋管理制度和临街商铺“门前三包”制度;实行单元长协调、户落实制度;实行小区60岁以上且仍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轮流打扫制度,一人10天一轮换,每人每天20元,这项制度,既增加了老年住户的收入,又节约了管委会的开支;既体现了公平,又减少了矛盾。

聚焦政策信息服务。管委会通过建立住户技能台账,发布招工用工信息,搭建供需双方交流平台,动员小区群众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小区299个贫困劳动力全部参加过县人社局组织的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贫困劳动力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小区有劳动力的159户家庭中,每户家庭至少实现了一人就业。

“党建+就业”

引进扶贫车间就业增收。针对搬迁群众文化程度低、技术特长少,有心出力、无法离乡的实际,该乡党委引进了春晖智能化出菇基地和百舒康服饰加工两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搬迁就业园区,提供了150个就业岗位,目前有120人在岗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67名,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鼓励自主创业就地增收。优先搬迁群众租赁小区的街面商铺,开设小超市、小饭馆、小菜摊、理发店、修车铺等自主创业,为7户搬迁群众提供了稳定的经营收入保障,实现了“楼上住人,楼下就业”。

流转旧村土地增效增收。元上村绿源杂粮合作社、云首村神农中药材合作社优先流转两村18户易地搬迁户的土地85亩,带动搬迁群众增加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让搬迁群众既能享受小区生活的便利,又能获得旧村土地的红利,尝到了“甘蔗两头甜”。

设立公益岗位保底增收。针对部分年龄偏大、有就业意愿,但是就业困难的搬迁户,小区党支部和管委会精准安排了草坪修剪、门卫值班、防火巡逻和防疫消杀等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了13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

“党建+服务”

204户669口人,从祖辈生活的地方搬迁到富茗小区,房子敞亮了,环境优美了,但是邻里间变陌生了,这让不少搬迁户感到不习惯。还有不少住户物质上脱贫了,但是精神上还没有脱贫,总想躺在政府身上过日子。为此,我们为搬迁群众及时搭建了“融合桥”“感恩桥”“连心桥”,最大限度地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奋斗新生活。

搭建守望相助的“融合桥”。开展“小区大家庭、和谐邻里情”主题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在端午、重阳、冬至开展包粽子、包饺子、广场舞、拔河等文体活动和趣味比赛,引导搬迁群众认识新邻居、寻找老领居、都是好邻居,拉近了群众距离,增进了彼此感情。特别是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各住户争相出人出力,志愿服务,互帮互助,守护平安小区,让小区变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

搭建感恩奋进的“感恩桥”。建立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向搬迁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开展感恩明礼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年多来,累计开展开办新时代农民实践讲习课堂15场(次)。开展孝赡养老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子女自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形成家庭孝心养老氛围。今年以来,小区所有子女均按季度为父母缴纳了孝心养老金,促进了脱贫攻坚与孝道文化的关联融合。

搭建排忧解难的“连心桥”。通过打造“一站一室两中心”,即:公共卫生服务站、群众文化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小区群众日常开展卫生健康服务、文化活动服务、老年就餐服务和农技、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服务。同时,小区还建立了住户微信群,楼长、单元长工作群,让小区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小区5家养蜂户、养鸡户、养羊户、养猪户出产的土蜂蜜、土鸡蛋、猪羊肉等土特产品已经通过小区微信朋友圈有了固定的“买主”,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

“易地搬迁换新房,生活条件大变样,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过得有希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政策感谢党……”群众自编的顺口溜道出了贫困户的心声。脱贫攻坚的富民惠民政策让搬迁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固县乡也充分认识到,只有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搬迁后续工作的有效有序推进;只有用心用情全力服务搬迁群众,才能赢得搬迁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下一步,固县乡政府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按照沁水县委的部署要求,继续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巩固,决心把固县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打造成县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标杆小区、样板小区。(牛泽菁)

[编辑:彭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