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优质司法服务定纷争暖民心

时间:2021-05-19 08:00:05 | 来源:山西日报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省法院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中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质的司法服务解难题、定纷争、暖民心,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电子送达材料为民服务提速增效

“您好,这里是潞州区人民法院。按照程序,我们要向您送达诉讼文书举证通知书、传票等,请问您同意电子送达吗?”5月12日,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书记员赵静正在询问当事人意见。送达作为诉讼的必经程序,贯穿于诉讼的全部环节,是完成诉讼程序、实现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必要条件。而传统的送达方式面临找人难、效率低、流程长、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多元需求。潞州区法院积极探索集约化送达解决方案,努力破解送达难,以环境资源审判团队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电子送达,要求除判决送达外的全部送达环节均以电子送达为主、邮寄送达为辅。记者了解到,绝大部分配合的当事人以电子送达的方式实现即时送达;少部分不配合的当事人通过运营商数据库、案件数据库、公安户籍库的查询实现对受送达人的“画像分析、身份穿透”,将送达任务转化为高效高成功率的方式,优化审判时限;少部分失联当事人通过平台数据库实现对受送达人的“身份确认、有效联络”,避免案件陷入僵局。“据悉,截至目前首次电子送达成功率达到60%,也就是说这些当事人的法律文书在首次联系的同一时间,同步瞬时收取,效率极高、流程极简、成本极低。”潞州区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及大数据,结合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凭借电子送达平台可以实现对法院全部需送达文书的全流程平台电子化操作,即电子送达、电话送达、目的地集中套打封装专递送达直至公告送达都可在平台直接操作,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效、更规范、更便捷的司法服务。

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减少当事人诉累跑累

为打通执行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执行效率,晋城市两级法院充分整合资源,在全省首创执行服务中心,对外一站式贴心服务,对内一体化高效运转,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一直以来,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在路上’成为执行法官的常态,这就导致群众上门人难找、事难办,久而久之对执行工作产生不理解甚至质疑。”晋城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张晓彬介绍,晋城市两级法院分别成立的执行服务中心,涵盖立案登记、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来访接待、材料审核、案件查询、强制措施查询、材料收转、案款缴退、司法救助及司法辅助事项办理等多种功能,为群众提供“事务性工作一站式办理,程序性事项一次性告知”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问累、跑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晋城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创新便民工作举措,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执行服务中心将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实现“执行法官—执行服务中心—当事人”之间事务工作的双向办理,对于提高执行工作质效、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法庭开在大山里一个案例警示一片

“没想到法官会为了我们的案子上门来服务,我有病在身,正愁不知道如何去法院。”3月的最后一天,保德法院的崔继军法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法庭或者办公室,而是和他的助理来到了位于保德县友谊桥西的一户人家。原来,他承办的案件当事人老白由于身患疾病,无法到法院办理业务,鉴于该案件是发回重审案件,为了减轻老白诉累,避免他由于诉讼来回奔波,崔继军法官上门服务,把判决书送到了老白家里并办理了送达手续。像这样的“上门服务”可真不少,不仅仅是减少群众的诉累,更多的是警示教育。近日,陵川县人民法院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刑事审判团队同公诉检察官等一行人“驱车+步行”近百公里,去往住在大山里的被告人家中开庭,对一起非法狩猎案进行宣判,再次唤醒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由于邻里间对各方宅基地占地及对宅基地周围集体土地使用权发生分歧,晋中市太谷区人民法院胡村人民法庭干警们来到小白乡东炉村开展了一场“零距离”的乡村巡回法庭活动,让当事人、调解员参与到审理过程中,案件审理取得很大进展。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让当事人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全省各地法院立足司法实践、延伸审判职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民,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服务形式更加灵活,服务成效更加显著,进一步扎实推动了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闫书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