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脚印

时间:2021-03-12 08:00:26 | 来源:山西日报

拜读冯建平兄的新闻作品集《记录春天的脉动》,不禁心潮起伏,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那种万物复苏、竞相迸发的岁月。有人说,新闻作品是“易碎品”,这话不全对。有些新闻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其新闻价值没有了,但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又会凸显出来。这本书就属于这一类。建平兄对我说:“我与新闻结缘,发了不少稿子,结识不少新闻界朋友,但始终是个通讯员。你是记者,请你给我这个通讯员的新闻作品集写个序吧!”我本稀松平常之人,给他的书写序,着实不够般配。但他这份超然的平常心让我敬佩,斗胆提笔,写点体会。我理解他出版此集的平常心,就是与大家分享,分享春天的故事,分享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分享他青年时期对社会变革的观察与思考,分享他对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感恩与敬畏。这本集子收录了作者1978年至1993年担任和顺县委通讯组干事、县委办公室主任、晋中行署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发表的新闻作品,从新闻的角度展示了和顺县、晋中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实践与探索。从新闻的角度看,这本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只想说其中一点,就是作者通过“新闻”说“工作”的能力。作者是党政干部、领导干部,他不是为新闻而新闻,而是通过新闻报道反映党的工作,推动党的工作。翻开集子,我们看到的是一篇篇鲜活的新闻稿件,比如《合山大队部分肉牛役牛下放到户饲养》《弓家沟实行三包一奖四固定》《和顺县二百户社员养起肉牛》《和顺县有三分之一大队购置了电视机》等,每篇稿子都没有说工作,但都又说的是工作。如果这些新闻报道没有体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没有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孤立地叙述一件事情,那就毫无典型意义、新闻价值可言;反过来讲,如果新闻报道不是立足于典型事件,而是简单从党委、政府工作入手,必然落入窠臼,缺乏可读性,缺乏传播力。“工作里面挖新闻,新闻背后是工作。”这是新闻工作老生常谈的话题,实际上就是追求新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我们看作者1983年在《人民日报》刊登的那篇稿子《喜看农村形势好农村变化日新月异》,文字不长,把改革开放以来和顺农村的深刻变化表述得淋漓尽致,看起来说的都是百姓小事,说的都是和顺话、山西话,实际上说都是政治大事,说的都是北京话、普通话。用新闻界的说法,叫“顶天立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不行,没有挖掘、提炼、表现新闻的能力也不行。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记者,遇到这本书你不要放过,一书在手,不断翻阅,肯定受益。从改革的角度看,这本书是再现改革开放初期波澜壮阔生动实践的画卷,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和回味。桩桩件件的新闻事件,勾勒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脚印。比如第一篇发表于1978年的稿子《满山尽是宝只要弯弯腰》,说的是百备大队允许群众上山刨药材,不再扣“资本主义倾向”的帽子了,反映观念禁区正在打破。1979年发的一篇稿子《分组作业包工到组 超产奖励——邢村大队制订出新的劳动管理办法》,反映农村改革正在群众中萌动。到1981年发表的一篇稿子《和顺县对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解决思想通、方法不懂的问题,全县86%的生产队实行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责任制,反映改革由点到面,大力推进。点点滴滴的典型细节,刻画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况。比如1980年发表的《要敢“露富”》一文写到,寺铺大队长申秀珍响应号召,带头养牛,获利100元,却不敢据为己有,跑到公社上缴。另外一篇稿子,写河北村党支部书记韩亥元,村里办企业,他不得不陪客人吃饭,饭后回家称了一斤面,拿出五角钱,交给村集体。还有一篇稿子写道,一村民不慎引起火灾烧毁了集体的200斤秸秆和3棵树,被群众批斗一晚上,罚款100多元。县委书记郭茂生进村发现后,及时纠正偏激行动,干部群众普遍受教育。这些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令人过目不忘。锲而不舍的思考与呼吁,折射了改革的艰难与曲折。这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评论文章中,比如《莫以个人得失论改革》《劝君莫做“骂娘”派》《不让经济犯罪成为改革的污点》《严防改革意识滑坡》等等,作者敏锐地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满腔热忱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相信,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定然会从书里找到共鸣。从干部成长的角度看,这本书也不失为一个励志的记录。遥想40年前,在太行山上的和顺县,一位20来岁的新闻通讯员,能接连不断在《晋中报》《山西日报》《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新闻稿件和评论文章,是多不容易多不简单呀!恰逢青春勃发,正赶改革时光,作者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如饥似渴地学习提高,不分昼夜地采访写作,不厌其烦地请教讨论,否则,不会写出那么多有温度、有深度、有时代感、有生命力的作品。作者从一个基层新闻通讯干事做起,一路成长为县级领导、市级领导,不得不说,年轻时培养的基本功发挥了重要作用。勤于动笔,终生受益。如果一个年轻干部勤于动笔,他必然会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爱观察、爱积累的好习惯,必然会在写作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习惯、水平和能力反过来会大大提高他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苗武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