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一个时代的重启:让盐湖回归自然

时间:2021-11-10 16:01:28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1110_9ffc88a79d191d06becc53afc3dffdc0.jpg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11月3日,《运城日报》“我和盐湖的故事”征文栏目刊发了一篇《盐湖情愫》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是:1969年,17岁的我,招工来到了盐化局一厂,干上了锅炉工。那时在盐湖的北岸,一溜排开着7座化工厂。本是俏丽如新娘的盐湖,披着的婚纱被这7个不速之客,喷吐着浓烈的黑烟,蒙上了阴霾样的一袭薄雾……就在当天,2021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开幕式暨河东池盐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盐湖岸畔的池盐文化博览园北广场举行,一场以“池盐”为主题的文旅盛宴就此拉开大幕。“我和盐湖的故事”征文活动,只是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众多活动中的其中一项。但他唤醒了无数人尘封的记忆。盐池带给运城人的岂止是只言片语的回忆?130平方公里的盐池,是大自然馈赠给河东子民最珍贵的礼物。一部辉煌中华文明史,处处留下运城盐池的痕迹。从黄帝战蚩尤的传说开始,关于盐的故事,就一直延续到今天。自秦汉以来,直到隋唐,运城盐池一直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要经济支柱。唐大历年间,运城盐池每年税收约占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宋庆历年间,运城盐产量达8250万斤。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年产潞盐达28800万斤。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日、德、俄五国银行签订《善后大借款》,干脆把运城盐税悉数押给列强帝国。运城盐池见证着5000年王朝的兴衰,也孕育了一代代华夏子民,推动着社会的前行,资本主义萌芽也因盐池而起。明清时期,由于实行“盐钞法”,盐业生产的发展,为日后的晋商崛起,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商路起源于盐路,晋商肇始于盐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盐商直接把晋商推向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1947年12月,运城解放。1948年2月,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便接管了运城盐池,成立潞盐管理局。1958年5月,成立了运城盐业化工局(简称盐化局),围绕着130平方公里的盐池,工厂成片,烟囱林立,运城盐化局有自己的汽车运输队、铁路运输站、机修厂、研究所、设计室、防汛队、医院、中小学、中专和技校,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组织体系,数以万计的人以盐池为生。运城盐化局是全国芒硝、硫化碱生产基地,1999年建成亚洲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2002年运城盐化局控股的南风集团建成中国最大的硫酸钡生产基地……在一个个奇迹背后,是运城盐池生态资源难以承受的付出。这个中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经历数千年的开采,尽显疲态。盐池留给她的子民的记忆有:一场战争(黄帝与蚩尤争夺盐池资源的涿鹿之战);一首歌谣(虞舜抚琴吟唱的《南风歌》);一个“盬”字(专指河东盐池的盐和河东盐池);一座庙宇(盐池神庙);一条盐道(中条山虞坂古盐道);一座专城(运城因盐而建,因盐而兴);一种工艺(垦畦浇晒五步法产盐工艺);一座禁墙(防走私、防客水、防盐丁外逃);一座书院(河东书院,并首创盐务专学“运学”);一部著作(清代河东盐运使蒋兆奎编写的《河东盐法备览》)。但又远远不是这些……2020年9月30日,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发布消息:按照山西省的安排,将停止在盐湖范围内的一切生产活动。至此,开采4600年的运城盐湖全面停产!开始实现“退盐还湖”,恢复“湖”的生态面貌。2021年9月18日,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申报的运城盐池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坐在盐湖堤岸,环顾四周,看着昔日垃圾污水、蚊虫肆虐的盐湖,百里长堤上如今呈现眼前的已是莺歌燕鸣、蜂飞蝶舞,它们正在翠绿的林水间嬉戏……50年后,我亲眼见证了运城盐湖的沧桑巨变,我的俏娇娘,愿你永远都是如今这般的俏模样!”——《我和盐湖的故事》征文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如此描述如今的盐湖,畅想着未来。最美丽、最有故事的运城盐湖,用她的独特文化遗存,继续为河东的子民们输送着绵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人类为满足物欲不断索取的后工业时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运城盐池,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重启。

本报记者杨永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