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转型进行时】追寻红色印迹赓续红色血脉(三)

时间:2021-07-04 08:00:29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704_aa8a3a271ec000ed2b01bc4fae785a04.jpg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每一座红色场馆,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从太原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到阳泉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从长治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到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遍布山西各地的红色场馆,串联起百年大党的光辉时刻,镌刻下革命精神的鲜明标识。因为它们的存在,几十年后,人们依然能听到曾经的“红色呐喊”和太行山上八路军战士的杀敌声。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革命火焰在这里燃烧

在太原市五一路的小北门,一座民国风格的小楼静静地坐落在繁华都市。100多年前,从这里发出的“红色呐喊”振聋发聩。在太原人心目当中,这里就是“青春”的象征——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虽历经百年,仍然浑厚庄重。这里曾是始建于1919年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是山西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走进保存完好的旧式小楼,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沧桑,更是走进了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冲开了娘子关的大门,当时招收的大部分是贫苦人家子弟,也就奠定了它的革命性。”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杨芸介绍,这里的革命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的春天,那时候,梁卜武、韦思恭、纪秀川三位同学,首先在这里秘密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国共产党又在这里建立了国民师范支部,从此革命的火焰就在这所学校熊熊燃烧起来,太原以这里为中心,成为一个抗日的海洋。对于全国的抗战以及中国的革命,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杨芸介绍,1936年随着抗日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利用闲置的校舍,办起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等,为党一共培养了4700余名抗日干部。在这么多的训练班中,有一支女兵连非常著名,190名女同志在这里接受了军政训练,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0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重温光辉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位于阳泉市西南5公里的狮脑山顶峰,全国唯一一家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坐落于此。这里的现代科技,让人仿佛亲临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战争的严酷;更有人不远千里赶来听一堂党课,了解照片背后、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玉林介绍,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百团大战就是在这个时候,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发动,是在华北进行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进攻性战役。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可以用“两个空前”来概括。第一个空前,就是处于空前抗战困难的局面。第二个空前,就是面临空前投降的危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交通线上发动了战役。日本侵略者在发动侵略战争开始的时候,非常嚣张,发出狂言要一个月侵占华北,三个月灭亡中国。到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者就对解放区、抗日根据地采取“囚笼政策”“三光政策”。“囚笼政策”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通过点和线结合起来,把抗日根据地割裂开来,然后缩小。打破“囚笼政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破击日军控制的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还有铁路公路两旁的碉堡。阳泉地处正太铁路中段,横跨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配合主力部队破袭正太铁路,坚守狮脑山的八路军将士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鏖战六天六夜,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掩护主力部队取得正太路西段破袭战的胜利。这次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磅礴气势,大煞了日军的威风。刘玉林表示,今天纪念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就是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在于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抗战的时局;在于它遏制了国民党投降派妥协投降的逆流,粉碎了游而不击的谎言;在于它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增强了必胜的信心。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逢敌亮剑的英雄气概,展示了八路军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太行精神

在长治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者可以重温八路军将士与太行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并肩抗敌、共御外侮的难忘历史。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2万平方米,是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馆藏抗战文物8115件、国家一级文物166件。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口行军锅,浑身补满了大大小小17个补丁,虽然早已锈迹斑驳,但这些补丁背后记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1938年,武乡县王家峪村村民李焕兰的丈夫在转移伤员的过程中,救起了一位八路军炊事班班长,当时敌人的子弹穿过了他背后的行军锅,射穿了他的胸膛,临终前,他嘱托李焕兰的丈夫,一定要保存好这口锅,它跟随红军过草地、煮草根,经历过战火,是中国革命的见证。1988年,李焕兰把她保存了50年的行军锅捐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让更多人透过这件宝贵的文物,感受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现如今每年都有80多万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太行精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长史永平介绍,武乡是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长期战斗、生活在这个地方,包括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和革命遗迹,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因此成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战争中,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就有9万人参加了各种抗日团体,有90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史永平表示,战争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馆藏革命文物非常珍贵,数量多、质量高,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财富,对激励后代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太行山是英雄的山,是光荣的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军民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史永平说。通过烽火太行之旅,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始终站在民族复兴最前沿。百年大党用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启迪当下、昭示未来。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本报记者张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