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第一书记】临县碛口镇陈家垣村第一书记 周向烽:用真心干好扶贫这件事

时间:2021-03-29 14:00:07 | 来源:山西日报

“他年纪轻轻,脾气臭着哩!经常板着脸,大家都得听他的。不过,正因为听他的,按他说的办,村子才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才越来越好!”3月14日,临县碛口镇陈家垣村,知道周向烽要回村,村民们早早就等在村头的小广场上。

车未停稳,村民们便高兴地围拢上来,热情地打招呼。羽绒服、牛仔裤,依旧板着脸,一个衣着朴素的男人从车上下来,看到迎接的人群,这才露出难得的笑容。

来人正是陈家垣村第一书记周向烽。村里人都说,驻村帮扶两年来,周向烽为村里干了两件大好事。一个,是让村民吃上了干净水;另一个,是修好了通往外面的路。

虽然地处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但村子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多居住在半山腰和山顶处,分而散。长期以来,村民一直靠天吃水,挖旱井成了生存所需。吃、用都要靠“天”。

山腰处有个小旱井,不出水,主要用来存水,夏天集雨水,冬天存积雪。人们走几十里地挑水,天旱的时候水资源紧缺,只能留作灌溉。

这样的场景,是“80后”周向烽完全没有想到的。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初到村里,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退缩不是共产党员,既然选择了驻村,就一定要沉下心,干出个样子来,向全体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此,周向烽奔走于各相关部门之间。终于,2018年底,陈家垣村从县里争取到7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修建人畜饮水工程。经过勘探在山脚下打井,高处修建30吨高位蓄水池,村里修建供水点5座,将干净的深井水引到每户村民家中。看着水管里的水汩汩流出,村民们眼眶湿润了。从此,他们彻底摆脱了吃水靠天、用水不安全的状况。

陈家垣村总人口187户462人,曾经有贫困户64户154人,留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最小的57岁,最大的85岁……这些数字,周向烽早已熟记于心。其实,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周向烽就挨家挨户做“功课”,贫困户有几家,家里有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这项工作虽然费时耗力,但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更直接地了解了村情民意。

周向烽告诉记者,贫困,曾经是这个小村子的真实写照。地处偏远地区,资源匮乏,村里没有学校,没有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年轻人外出打工,上了年纪的靠种土豆玉米维持生计。只有一条崎岖狭窄的乡道与外界联通,一路上还有7个180度的转弯,下雨天可能遇到塌方,下雪天只能徒步。

要致富先修路。周向烽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让村民走出山沟沟。为此,他向政府打报告,得到了交通部门的支持,获得政府投资308万元,2018年底开工,2019年11月通车。

通车那天,小山村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宽敞的水泥路修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村容村貌变美了,渐渐地年轻人开始回村工作了!”村民陈二兵说,这条路是脱贫路,也是幸福路。

路修好了,实现村富民强还要依靠产业。因地制宜,周向烽决定重点发展种植业,做大“玉露香”梨产业。思路确定后,周向烽带领村民紧锣密鼓行动起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补偿等方式,建设“玉露香”梨树经济园区,种植梨树110亩、3357棵,还建起了冷库,方便长期储存。

“玉露香”梨早熟、丰产、耐贮藏,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亩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果品销售旺季,都会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0年,村里“玉露香”梨第一次挂果,周向烽四处跑销路,通过消费扶贫等方式销售一空,全村64户贫困户得到分红。仅靠这一项,村民陈探林就收入了6000元,从来没有种地以外收入的陈月珍一下子增收8220元……单靠一个梨树经济园区,全村贫困户每年收益20多万元。

如今,通过打造特色种植业,村子集体经济收入也日渐丰厚。一系列扶贫项目的落地实施,更激发出陈家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

群众感言

陈家垣村党支部书记陈金宝:别看周书记年轻,真是个干事的人!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周书记的帮扶,让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实现脱贫,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周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信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的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

本报记者张婷 实习生黄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