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善用百姓街谈巷议驻村帮扶更贴民心

时间:2020-12-15 08:00:05 | 来源:山西日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在一些农村,虽然一个个农户分散居住,各有其特定位置,但又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在村内特定地域聚集的习惯,进而生成信息共享和观点交锋,使得大事小情能够迅速传播,形成了具有农村特点的街谈巷议。街谈巷议的参加者都是熟人,交流方式比较自由,群众在这种环境下更愿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作为驻村干部,妥善运用好这个平台,既能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传递到群众心里,也能把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收集起来,从而协助村“两委”制定出更加符合民意的各项决策。街谈巷议需要有效引导。一要明白“引导什么”。要把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合力。二要明白“往哪里引导”。把握好方向,引导群众在街谈巷议过程中加深对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的理解,确保方向不跑偏,避免“各唱各的调”。三要明白“怎么引导”。坚持小口径切入,从群众身边事切入,真正把国家的政策和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增强对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街谈巷议贵在“你来我往”。街谈巷议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共享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相互之间的互动,才唤起群众主动去思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你来我往”的过程,同时又是彼此增进理解、加深感情的过程。要知道,群众的想法是多方面的,要有效应对各种想法、及时作出回应,就要求驻村帮扶干部提前做好功课。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应及时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熟悉各项惠民措施,把学习成果与农村实际、农民实事联系起来,并能用群众语言表述出来。在街谈巷议过程中,驻村帮扶干部既要对群众的意见及时予以回应,也要对群众反映的好点子、好想法予以收集、归纳,把群众的智慧聚集起来,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后施行。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及时向群众作出说明。街谈巷议推动政策宣传。街谈巷议作为农村熟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象,多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与自然,群众更愿意从情感上接受驻村帮扶干部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也就使得街谈巷议式的宣传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对于国家政策,农村群众受限于其文化水平、认识能力,对于印在纸面上的政策往往理解有限,还需要驻村帮扶干部用群众的语言把政策有效传递到农民心里。在农村街谈巷议的现场,农民常常是三五成群,众多群众与驻村帮扶干部的互动,会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宣传内容的理解。街谈巷议促进解疑释惑。由于街谈巷议的地点都是群众熟悉的地方,参加者都是熟人,所以群众更愿意讲出自己的疑惑与不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辩证来看,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改进的空间;另一方面,群众愿意把话讲出来,说明他们信任驻村帮扶干部,应该鼓励他们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驻村帮扶干部应有耐心和定力,以平和心态对待群众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还要积极联系群众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群策群力、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街谈巷议推进村民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新时代,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关键是整合乡村资源,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在街谈巷议过程中,基层群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善用这一平台,就能有效激发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民与村“两委”、基层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群众对于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延伸街谈巷议的链条,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及时掌握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国家与社会、基层政权与农民的合作共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作者:山西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吕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