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昔年纵横】火红年代的回忆

时间:2020-10-22 18:00:48 | 来源:太行日报

◇文/图 刘长安

曾在晋城市建市之初就任副市长的李才旺同志,驾鹤西去,已近三载矣。

那时候,地市刚分家,百业待举。才旺同志分管城市建设,他宵衣旰食,恪尽职守,急南迁之急,苦城建之苦,百般艰辛,遍尝无遗。笔者有幸与其为我市初创共同奋斗三年,亲历了那火红年代的创业之难,以及才旺同志拼命三郎般的工作态度、为人的高贵品质、清廉的高度自律……近三年来,才旺的音容笑貌,常现于梦中。鲁迅先生曾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题记

刚开建的凤翔小区。

岁月如梭,亦如白驹过隙,倏忽,晋城建市竟已30多年矣。当初汗水灌溉的土地上长满了钢筋水泥的高大建筑。每当披一身斑斓彩霞或顶一头绚丽夕照漫步于小区的绿荫之间,仿佛听得当年机器轰鸣、号子阵阵。历史的热烈扑面而来,岁月的壮阔重返眼前。

我沿着时空的河道缓缓追溯,望见的,是那遍野蛛网般的脚手架和一张张淌着汗道子的脸;属于红星、西巷、钟家庄的土地上,堆满了砖瓦灰沙石和钢材、水泥、各种规格的管子。

观今宜鉴昔,无昔不成今。

1985年4月,“市管县”改革拉开帷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在古城长治和古州晋城分别组建长治、晋城两市。一大批地委干部、行署干部,转身变成了晋城干部,亟待南迁。

此时,赫然显示在已确定的规划方案中的“两区三路一站三校”,正跃跃欲试。“两区”,即住宅小区和办公小区。住宅小区亦即14栋共36689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千户居住的凤翔小区,办公小区即晋城市综合办公楼及楼后的玉屏小区;“三条路段”,即红线以内70米宽、仅比省会太原迎泽街窄4米、当时备受诟病的泽州路、凤台街和建设南路;“一站”,即煤气综合动力站,亦即市民通常称谓的“煤气站”;“三校”,即健健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

工程浩繁,工期迫在眉睫,需要有一个精干的、强有力的班子。于是乎,城市建设领导组(以下简称“城建领导组”)及其办事机构“城建办公室”,应运而生。笔者于1985年12月24日参加到这个小小的团队中来,成为办公室主任中的三分之一,有幸见证了新晋城的童年、青年和壮年。

上述工程于1985年11月确定规划方案,于1986年3月破土动工,要求于1987年9月达到南迁使用。

冲锋号角振聋发聩!胜利号角咄咄逼人!

然而,天公不作美——1986年10月,“万马战犹酣”的人们心中尚无寒冷意识的时候,一场大雪,伴随着霜刀风刃,不期而至。这位让漫天皆白的不速之客,不仅夺走了人间的许多温暖,也夺走了城市建设的一些宝贵工期。憾哉!

铺设、焊接供暖管道,成了各项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办公室全体同仁不得不为了加快进度、保质保量而“专人旁站”。

“专人旁站”,这是施工术语。就是工人在那里施工,办公室人员在一旁站着督阵。大雪纷飞,到处是忙碌的“白毛女”、“白毛男”的身影。久立于天寒地冻中,致使笔者至今一立秋双脚就瘙痒难耐,不得不早早换上厚重的棉鞋,但比起那些整天以汗洗面的建设者来,实在不足挂齿。

当新晋城沿着时空隧道进入1987年夏季的时候,鉴于“市管县”改革已实施两年而大批晋城干部仍在由长治至晋城穿梭般地“跑堂”,省委要求:9月份部分市级机关必须南迁!这意味着:家属住宅、单身宿舍、职工食堂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工程,务必于8月份竣工。

拖家带口南迁,第一要务是做饭。因此,煤气工程就成了实至名归的十万火急工程。而它,不仅速度不快,还有部分特殊材料和配件未落实。其他工程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接近扫尾,工序交叉,配合不好,互相掣肘,出现了乙方不听甲方的、“井水”犯了“河水”等问题。

1987年7月9日,一个普通的夏日。为了解决那些既急迫又棘手的疑难杂症,分管城建、又兼任城建领导组党组书记的副市长李才旺,在一次召开于工地的动员会上,临风长啸:“冲锋号已吹响,决战时刻已到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机关南迁创造条件,城建领导组办公室全体人员从即日起搬到工地办公,上午、下午、黑夜,一天三上班!……施工单位必须有一名公司级领导坐镇工地,离开工地必须请假!”(1987年第13、15期《城建简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官之道,当先问德。官之德,莫过于“身先士卒”之重要。李才旺把工地当作战场,总是冲锋在前。一次巡视工地,从沟下跨上土岸时,额头撞到铁管上,立时起了包并有鲜血渗出。这虽是一次偶然,然,他不身“先”,这个包,说不定就是别人的。“一天三上班”,就是在上午、下午上班结束后,吃过晚饭,再工作至晚上10点或者更长一点才算是一天工作结束。上午、下午无所谓,晚上这个班最难熬。因为对“两区三路一站三校”工地例行检查一次,大约要走遍8平方公里的面积。一次,夜晚检查结束走出工地已是午夜。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竟使李才旺腿软得无法行走,被人架着送回家。

1987年9月12日下午,经过一年时间紧张施工的煤气综合动力站点火试车成功。

1987年11月21日中午,市政府办公小区换热站点火试运行。

1987年12月9日晚,凤翔小区换热站点火试运行。

1987年12月17日,市综合办公大楼完成主体框架施工。

……

至此,水电气暖各项标准在当时全省均为一流的凤翔小区、玉屏小区,巍然屹立于泽州新城。舒适的生活环境,引发了一场南迁热潮。很快,让那些曾对长治古城留恋忘返的干部及其家属们的心安定下来。

城建任务完成后,于上世纪90年代李才旺荣调而去,只留下对晋城人民的一片丹心。但是,晋城人民没有忘记他,每有大事,必以“开市元老”尊为座上客。

首任市长薛荣哲,为了市级机关能早日南迁,像攀岩者那样将城市建设紧紧地抓在手,日夜关注着它的进度……

出生于南国的雪松,在栉风沐雨中,与实行“市管县”改革的晋城并肩走过30个春秋,可谓同龄矣。30年,除了日日夜夜在于阴晴雨雪的磨合中变得成熟,不变的是,仍然那么摇曳生姿、楚楚可人,永远像梨花带雨、巧笑倩兮的小女孩。这群“小女孩”,不仅是晋城人民的最爱,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点赞。

提到雪松,不能不说说时任晋城市园林处处长的王小宽。

那时候,为了避免只有手指或者手腕粗的雪松苗不服水土,王小宽和他的老伙计们,凭着一腔热血,对数百个长50米、宽5.5米的绿化带进行了土壤改良。就是将带内俗称“橡皮土”的红黏土,一锹一锹地挖出来,与从附近村庄收购来的骡马粪和“熟土”搅和,然后再一锹一锹地填进去,熟化几个月或者一年,才将视若新女婿般的雪松苗栽进去。

那时候,晋城楼少、车少、人少,气温相对较低,而狂傲的西北风像入侵之敌一样昼夜不停地威胁着小雪松的生命。王小宽就和大家栽起一溜苇席,为它们御寒。

如此嘘寒问暖,百般呵护,与慈母何异?

也是那时候,因为运苗木的车不定时,常常深更半夜进市后找不到联系人,小宽就在泽州路与凤台街交会处搭个简易工棚,与寒冷为伍。

某个早晨,王小宽留给笔者的形象历30年仍清晰可见:披一件沾满泥巴的黄大衣,蹬一双鞋面被各色泥土覆盖的“解放鞋”,两腮分布着如同夏季长疯了的荒草一般的络腮胡。握手时,无数个裂口非常醒目,让笔者血脉贲张……

时间不断地与我们作着告别。然而,晋城人民用汗水书写的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对于风雨如磐的初建岁月,冷暖自知,苦乐在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