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深入人心宴席浪费现象尚存

时间:2020-09-08 10:00:24 |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提倡节俭、厉行节约、拒绝餐饮浪费。近日,记者走访多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发现,拒绝餐饮浪费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但在一些婚宴、庆典活动中,餐饮浪费现象仍十分普遍。

记者目击 盛宴变“剩”宴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可承包宴席的中餐厅,发现盛宴变“剩”宴的情况仍十分普遍。

在泽州路一家饭店内,这里正在举办喜庆的婚宴。记者看到,婚礼仪式还未正式结束,就有宾客陆续离席,而餐桌上不少食物都被剩下。婚宴结束后,即使食物所剩甚多,打包带走的却寥寥无几。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注重规格和排场,是不少宴请宾客的主人和前来赴宴客人的真实心理。“菜点多了总比不够好,不然显得我们小气,让别人说闲话。”刚刚为儿子举办婚宴的刘先生坦言。

“宴请宾客的场面很重要,毕竟是大事,不能太简陋。”一位参加婚宴的市民告诉记者,当询问是否会选择将桌上吃不完的菜品打包带走时,这位市民表示:“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我们一般很少打包。”

中餐宴席大量食物被浪费,除了讲排场的原因外,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有的宴席虽然看着很华丽,菜品很丰富,然而合胃口的不是很多,华而不实的现象比较常见。同时,客人会考虑菜品的食材是否新鲜优质,所以有时候吃上两口便不想再吃了。

此外,记者还发现,“剩”宴往往以素菜居多,一酒店后厨服务员对此表示,此类现象很正常,一般大家都只吃菜品里的主食,而主食里的许多素菜和辅料最后都是倒掉的。

记者调查 “光盘行动”渐成新风尚

与婚宴、庆典活动中的浪费现象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拒绝餐饮浪费的观念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光盘行动”渐成晋城人就餐新风尚。

●将“光盘”从口头落实到行动

采访人群:在校大学生

90后市民小崔是天津财经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说起拒绝餐饮浪费,她有着深刻的体会。小崔告诉记者,从小就从父母口中听、从课本里看,“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优良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中要不浪费每一粒粮食。然而,小时候她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每次出去聚餐,很多近乎分毫未动的菜肴便被遗弃在桌上,她很疑惑,“既然吃不了为什么要点那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崔渐渐明白,在外吃饭点的菜少了,是小气抠门的表现,似乎节约在“口头”上是美德。

近年来,随着“光盘”行动的广泛宣传,尤其是今年厉行节约、拒绝餐饮浪费在全国上下掀起浪潮。已经长大的小崔越来越坚定地认为“点的少不会掉面子,剩菜剩饭才是丢脸”,现在不管与朋友还是与家人出去聚餐,总会适量点菜,坚决做到不浪费,有剩余食物打包带走。吃自助餐时,遵循“少拿多次”的原则,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小崔的影响和带动下,她周围很多人都在改变聚餐的习惯,将光盘从“口头”落实到行动。

对于食物浪费的现象,山西师范大学的晋城籍大学生侯慧敏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高校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拒绝餐饮浪费的习惯。有些高校派出志愿者,在就餐时段,对食物浪费现象进行监督;有些高校推出了将“光盘”放至餐盘回收处,即可获得一份饭后水果以资奖励;也有高校师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饭,按量付钱。“这些举措都在督促学生们将光盘行动落到实处,值得推广。”侯慧敏说。

●按人数做饭,节约从每一餐开始

采访人群:家庭主妇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做饭,做饭前按照人数取米面,尽力做到不浪费。”李女士家在泰昌社区,作为一名80后,虽然没有怎么吃过苦,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李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学做饭时,她总是掌握不住饭菜的量,时常做多,为了不浪费粮食,剩下的饭菜总是热一热第二顿接着吃。有好几次,李女士不仅把饭菜做多了,还忘记放冰箱里,尤其是夏天,很快饭菜就会变质变坏,散发出一股馊味,只好倒掉。“吃剩饭总归是不好,为了健康饮食,也为了节约粮食,我开始琢磨着每顿少做一点。”李女士说,她专门准备了两个小碗,一个用来取面,一个用来取米。经过多次试验,李女士终于能够做到按人数取米面了。

“平时,家里就我、老公、孩子,以前,我做饭从来不问,每次都按照3个人的量去做。有时候做好了饭,老公又因为有事不回来,饭菜就剩下了。”李女士说,后来她又养成一个习惯,做饭前事先问一下丈夫,确保饭菜够吃又不浪费。自从开始按人数做饭,她不仅做到节约粮食,也告别了剩饭,饮食健康了许多。李女士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实现“光盘”首先要做好计划。不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外出就餐,都要做到有计划饮食、健康饮食,按家庭人口数量准备食物,避免剩余,节约从每一餐开始。

●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

采访人群:村民

说起节约粮食,农民最有发言权,他们深知粮食来之不易,生活中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不仅如此,他们还教育子孙后代要厉行节约。

陵川县崇文镇石字岭村的王龙保就是个例子,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即使在市区当保安,也没有荒废了老家的田地。“我在市区干了6年的保安,每年农忙时节都会抽空回老家把地种上。”王龙保说,他常常教育小孙女,农民很不容易,一粒粮食只等一年,所以一定要爱惜粮食。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玉米、花生、黄豆都长成了。王龙保经常趁着周末带着小孙女回老家,让她感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去地收割黄豆的时候,经常会有黄豆掉在地里,这时候,我就会叫小孙女和我们一起在地里捡黄豆。”王龙保说,小孙女蹲在地上一颗颗捡,累得满头大汗,好半天才能捡回来一把黄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农民总是把粮食看得像金子一样金贵,见不得一点浪费。每次小孙女剩饭时,王龙保都会教育她:“你忘记之前捡豆子的辛苦啦?你知道要想做成一碗面有多难吗?从播种、浇水、除草……需要很多道工序。”现在,小孙女已经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吃饭从来不剩饭。

在王龙保看来,言传身教是对子孙最好的教育。“一定要从小做起,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节约粮食,拒绝餐饮浪费的观念已经在每一位市民心中落地生根,人人都以“光盘”为荣。

记者 李金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