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App广告乱象该治了

时间:2020-12-23 08:00:19 | 来源:山西日报

“和朋友聊天提到想买首饰,打开购物软件就会出现饰品商品推荐页面。”“浏览了一篇和汽车相关的文章,就有App推送汽车品牌广告给我。”……生活中,类似吐槽屡见不鲜,遭遇过App营销广告“精准轰炸”的用户,难免会对自己的信息安全表示担忧。12月1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对600款App的广告行为进行分析,其中58%含有广告,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12月19日,关于“58%的手机应用App有广告且近七成关不掉”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近三千万,成为网络热点。App广告“关不掉”“不可选择”等问题,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网友纷纷呼吁,App广告乱象该好好治一治了。

“任性”推送惹人烦

下载一个App,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广告弹窗,还找不到关闭选项;刷个朋友圈,系统会推送让你意想不到的“精准”广告……不知何时,App植入广告早已成了人人生厌的“牛皮癣”。“我对朋友圈里的‘微商广告’刷屏就已经很反感了,幸好有屏蔽功能。但微信官方还常常把广告‘伪装’成朋友圈形式,药品、考研、培训、婚恋等等五花八门,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能收到五六次推送,也不知道怎么关闭,真的是不堪其扰。”12月20日,太原市迎泽区市民张志贤对记者吐槽。关闭App广告真的很难吗?记者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了测试,以关闭微信朋友圈系统广告为例,一共要点击“我-设置-关于微信-隐私保护指引-其他-腾讯隐私政策-广告-关于广告-管理-登录-个性化推荐广告”这11道“关卡”,才能最终找到“关闭键”。而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两款App上,记者短时间内并未找到相关关闭广告的选项。此外,记者点击了网易新闻App手表弹窗广告,页面马上跳转到了一个未知网页界面,市场价格近7万元的某品牌腕表在这家网站只卖1780元。《报告》此次通过对600款App广告行为分析发现,市场上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内容不能一键关闭,如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该《报告》还同时指出,个性化广告推荐“不可选择”问题也较为普遍。对600款App相关功能设置测试发现,仅有14.5%的App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部分App广告通过标题误导或不当技术手段增加点击量和播放时长,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因此,App广告发布平台应该赋予消费者关闭广告的权利。”大数据分析师赵龙表示,从本质上讲,App广告“精准轰炸”“关不掉”等并非是技术障碍,相关App运营企业应予以正视,保护消费者相关权益。

隐私“裸奔”为哪般

“最近我的朋友圈经常推荐租房、交友类广告。虽然我并不反感这些信息,但细思极恐,App怎么知道我需要租房啊?”近期刚刚来到太原工作的刘鹏对记者说,App软件真的太“懂”他了。太原市民刘怡欣也表示,自己和朋友聊天,提到想买一件羽绒服,过一会儿打开网购软件后,便会出现各种品牌的羽绒服商品推荐。“我更担心我的个人隐私被泄露。”刘怡欣直言。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太原城南区分公司经理王潇婷告诉记者,常有一些移动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流量“不翼而飞”,手机会“自动”下载一些App。“其实是因为用户在使用某些App时,误点了弹窗推广广告,跳转到其他网页,或者进入了下载其他App的界面进行操作导致的流量浪费。”王潇婷直言,有些App个性化广告推荐技术虽然不会使用用户聊天内容,但这不是说App就不会读取用户的其他使用数据,包括使用App的频率、时间、在App搜索浏览的信息、打开过的小程序等,这些都与用户隐私相关,最后才变成个性化广告推荐内容。“除了某些软件默认打开了语音、视频等手机权限,还有一部分广告投送在我们上网冲浪时,也会自动弹出广告页,这主要是因为广告方对网站进行了网络劫持,强行在网页页面上加上各种页面里本来没有的广告。”王潇婷说。《报告》显示,相对于传统广告与互联网搜索类广告而言,App广告多为精准推送型广告,大量App广告后台还采用RTB(竞价交易)模式。App广告的精准投放与竞价交易以获得消费者的大量信息为前提,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影响甚大。此外,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超过了4300亿元,年增长率为18.2%。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成为互联网广告主要的发布媒介,而“卖广告”也是互联网平台流量变现的最主要方式。

为用户把好“审核关”

App广告乱象登上热搜以后,引发网友热议。上海市消保委表示,App广告发布者的责任亟待引起重视,App广告千人千面,广告数量相当庞大。因此,关键在于App发布者要尽到对广告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核的义务,为消费者“把好关”。12月17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给用户一个说‘不’的机会”中指出:当注意力成为资源,植入广告、流量变现成为许多App盈利的重要手段。商业的本质是共赢,好的商业模式必然要寻求盈利目标和用户感受的平衡;广告更是人心的生意,想把流量转化为财富,不仅要合法,更要得人心。12月18日,腾讯方面回应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优化产品体验,不断强化广告审核与巡查,规范广告主行为。究竟如何才能彻底治理App广告乱象?对此,记者采访了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小三。他认为,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广告监管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商业信息空间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法规,让治理App“牛皮癣”有法可依。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广告行业的引导,让广告投放主体认识到广告其实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补充,自觉维护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清朗。“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网民力量,开展社会监督,主动与执法部门、广告从业者形成联动,让违法广告无所遁形。当然平台也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升网络广告管理水平,利用相关技术堵住违法广告的传播和网络渗透。”刘小三表示。“监管部门应对App内置广告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对一些违法违规广告依法加大惩治力度。”赵龙表示,App毕竟是以服务用户为根本目的,不能主客易位,不能让广告成为主角,更不能对广告内容不加选择,而应该在谋取商家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口碑和长远的发展。

本报记者崔玲玲 实习生杨晓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