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于半鸭于糠粥于青菜

时间:2020-10-09 08:00:23 | 来源:山西日报

于成龙,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早年科举失意,以至大器晚成。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4岁的于成龙被清廷任命为广西罗城县知县。《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县衙只有三间破茅屋,于成龙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他遵循“治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在罗城为官三年,就使罗城一改乱象,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方圆百里称颂于成龙功德无量。当地百姓见于成龙不带家眷,插蒿棘为门,以土砾为几案,生活极其清苦,便主动给他送来一些盐米,于成龙一概谢绝,言道:“你们拿回去孝敬父母如同我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在麻城歧亭“黄州二府衙”任职生活了4年。麻城非罗城可比,沃野千里,稻米飘香,衣食丰腴,可是于成龙的生活依旧十分俭朴,平时布衣蔬食,与平民百姓别无二致。每日晨起,他买一小碗豆腐脑权作早餐。于成龙说:“日节一口,月积一斗。”在当地任职期间,他曾写词《百字令》曰:“楚天和霭,忽风狂云黯,霎时雨泄。溅入篷窗喷碎玉,湿透竹穹珠滴。鼍怒龙吟,雷轰电掣,永夜无休歇。挑灯倚枕,危墙只恐吹揭……”可见于成龙在歧亭住的竟然是四面透风的危房。他的大儿子于廷翼来歧亭探望父亲,心想歧亭乃富庶之地,父亲的生活状况一定好于罗城,不料一见之下,父亲节俭如常,囊无长物。廷翼返回老家时,府中只有一只腌鸭,于成龙就割了一半给廷翼作路途之食。所以民间流传:“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于成龙便有了“于半鸭”的雅号。康熙十年(1671年),黄州大旱,颗粒无收,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于成龙待客也只能以糠粥为餐。有一天,一位友人到歧亭看望于成龙,面对于成龙招待他的糠粥,难以下咽。于成龙玩笑道:“糠粥在贫穷人家是家常便饭,在官吏富豪家则是稀罕物。改天我到你家,你若不给我煮糠粥,我一定要罚你出钱赈济灾民。”当时,歧亭四方传唱歌谣:“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于成龙因此又得了“于糠粥”的雅号。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擢升为直隶巡抚。作为一方诸侯,他仍旧保持清廉节俭,甘守淡泊。每天以“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翌年,蒙康熙皇帝召对,称赞他为“清官第一”,下赐帑金、御马,并御制诗歌赠他,以示恩宠。未逾两年,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从直隶到江宁赴任,他与幼子租了一辆驴车,每人带了数十文钱,途中自己掏钱住旅店,不住公家的驿馆。他上任之初就明示,减免一切用于摆酒设宴和游玩作乐的陈设与用具,并且明令不许设宴迎接、拜会和祝贺。有一次,下属官吏办了一个很简单的酒席,请于成龙参加,并告知他:“为总督增寿”。于成龙笑道:“以饮食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原来,江南当时出了个名叫鱼壳的江洋大盗,此人武艺高强,凶猛强悍,祸害一方,官府也奈何不了他。于成龙的一句话,令下属感到惭愧,便筹款请江南名捕将鱼壳抓获归案。于成龙在鱼米之乡江南任职期间,“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他的儿子们,冬天只穿短衣或木棉袍,从未穿过一件皮袄。总督衙门的官吏在其严格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江南民众因之感念,以雅号“于青菜”赞其清廉节俭。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时,床头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他物,当地民众闻此噩耗皆痛哭流涕。康熙皇帝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以表彰于成龙廉洁刻苦的一生。

郑学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