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打出“组合拳”做好“加减法”

时间:2021-03-02 20:02:51 | 来源:山西日报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为全面营造“六最”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年以来,交城县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线,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投资和创新创业活力,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

持续简政放权,激活发展动力

开展审批事项优化行动。交城县行政审批局深入开展“六减一优”专项行动,首批划转审批事项中10个事项被精减、101个事项精减环节、25个事项精减材料、6个事项精减证明、105个事项精减次数、198个事项精减时限、155个事项优化流程,事项审批时间缩减50%以上。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共梳理出行政审批事项276项,首批划转审批事项220项,划转率79.7%。截至目前,交城县行政审批局已与20个部门签署《审管衔接备忘录》,并出台配套制度,确保审监无缝对接,收缴原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17枚,划转事项按照“一枚印章管审批”办理,由各职能股室具体承担。全面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设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窗口,梳理出企业承诺事项清单,并制定一次性告知书。符合承诺制改革条件的项目,全部按照承诺制改革行动方案进行审批。2020年以来,共有8个企业涉9个项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7项、节能评价4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项,共12项承诺。优化项目审批。积极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一体化平台的对接,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络平台办理,主动跟进,提前介入,加强项目审批过程的业务指导和跟踪督促。强化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常态化推进“不见面审批”模式。开展“12345”政务热线工作。开展政务热线整合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建立三级工作站91个,二级工作站已收到工单1945件,按期处理1827件,正在办理115件,逾期办理0件。办结率为93.93%,回访数1640件,满意数1494件,满意率91.34%。

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便民利企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目前,已有15个事项实现“马上办”、23个事项实现“网上办”、67个事项实现“一次办”,其中7个事项已实现“三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线上事项标准化工作,“四级四同”梳理发布1314条事项;“一网通办”已对47类业务进行办理。截至2020年12月底,共受理2594项业务(网上申报6项),办结2117项,办结率81.61%);开展“五统一”已完成105项事项梳理;已梳理50类电子证照,共发放337条。推进“一个平台管交易”。积极推进电子评标一体化平台建设,各项软硬件设施已经配套完成,并申请财政专项资金,免费提供数字证书,减轻了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的开支。实行一窗办理。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级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二楼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窗通办”服务专区,;三楼审批专区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对审批事项进行集中受理,符合办件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发放《受理通知书》。

强化监管力度,打造公平环境

多措并举落实“互联网+监管”工作。截至2021年1月初,交城县“互联网+监管”实现监管行为数3139,监管对象入库数1237,检查实施清单覆盖度42.17%,目录清单覆盖度33.88%,监管动态数19,用户注册率100%,责任落实率98.89%。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通过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对市场主体进行了19次定向抽查、3次不定向抽查,共抽查市场主体817户,并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进行公示,移出各类市场主体230户,有效地维护了公平稳定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经营者合法权益。先后立案查处违法欠薪案件3起,1起拉入黑名单,并在公共信息平台公布。健全法制保障。交城县人社局建立健全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升企业自主预防解决争议的能力,2020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02件。交城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调处纷争,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交城县司法局建立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民营企业建立专属服务线,为企业困难下岗职工提供代书、咨询、出庭等免费法律事务600余次。组建民营企业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7名专职调解员进驻企业,建立律师进民企工作机制。“跨入‘十四五’,交城县行政审批局将始终坚持以‘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为主线,聚焦理念升级、机制升级、方法升级、工作升级、服务升级,为交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交城县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孙宝忠 高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