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觅迹追踪】赵凤诏:从清官转“巨贪”的典型

时间:2021-01-14 22:00:09 | 来源:太行日报

◇张启才

1988年1月13日,我市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沁水县志》发行大会在沁水举行,我有幸参与报道,并获赠一册《沁水县志》。翻阅该书,“人物志”中古代人物部分突出介绍了清康熙年间的沁水知县赵凤诏,“附录”部分存其5篇文稿和两首诗,这在当代地方志中是罕见的事情。其中《严禁赌博》令曾被我撰文引用,《改浚城河记》为我编撰《晋城慈善志》的“治水”一节提供了宝贵资料。从5篇文稿和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赵凤诏在沁水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是一位政绩突出的“父母官”。

清雍正《泽州府志·职官志·宦迹》载:“赵凤诏,常州人,进士,康熙间知县。才守第一,其实心厝注,见之文告,明切周详,使言无余意,期于实用,具载县乘。以荐调临汾。士民攀援不得留,为立生祠。著《龙冈集》,记载沁事。寻升太原知府。”

你能想到这样一位爱岗敬业、为民造福并被立了生祠的好官却在太原知府岗位上,成为从清官转巨贪的典型,而被康熙皇帝下令“斩首”吗?然而,赵凤诏就经历了这样曲折而令人唏嘘的人生。

新编《沁水县志》(1987年版)记载:赵凤诏,江苏武进人,进士出身。清康熙33—41年任沁水知县。

赵凤诏初任时,正值战乱灾荒,到处是“险道车难过,荒村户尽扃”的惨象,使他不禁发出“蒿目伤民瘼,呼吁天宁莫听”的感叹。

由于连年灾荒,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再加上当时繁重的赋税,百姓“家徒壁立,室如悬磬”。他忧民之所忧,实情上报,请求缓征田赋和免除“协济云中草束”及“本县应征草束”两项,均获批准。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赵凤诏首先召回流亡外地的乡民。本县人逃往河南的最多,他就请上级把文告转交到河南,凡是沁水难民,一律尽快回乡,当地不得容留。对于应招回乡的灾民,无法生活的,发给耕牛、种子和土地,让他们勤劳耕作。他又在全县填发官印地契,让老百姓都知道发放的土地也有地契作为凭证。这样就避免了过去由于官宦权贵利用职权不应丁徭,造成百姓“以一丁之身,而应数丁之役”的弊端。并规定了“乡绅举贤生员,只避本身丁银,其他地亩差徭并子弟族呼户俱与民同。”他还提倡植桑养蚕。这些措施对灾后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县城梅河连年泛滥成灾,严重危害人民安全。赵凤诏亲自巡视,疏导河流,仅用五个月时间,引水沿碧峰山下东流。

他还领衔修纂了《沁水县志》,著文25篇,诗多首。

1762年(康熙41年),赵凤诏升任平阳(临汾)知府,在离职时,百姓夹道欢送,依依惜别。

赵凤诏初到沁水时,看到的是“自明季重遭寇燹,户口十去六七,田野日就芜,碧峰、杏水之间,萧然凋敝矣,比年天灾流行,蝗旱相继”的景象。他曾写《入沁水境》一诗云:“山中春已暮,草色未青青。道险车难过,村荒户尽扃。凤原稀雁羽,坞岭剩鸠形。蒿目伤民瘼,吁天宁莫听。”于是,他采取行动,恢复发展生产,针对苛捐杂派泛滥,减丁而不减银和民间赌博盛行等现实情况,向上级请示报告,向全县下发命令,形成了《革除陋规》《查革供丁》《严禁赌博》《清查户口》《招徕流民》《革祭祀陋规》令等文告,做到了“明切周详,使言无余意,期于实用。”现以《严禁赌博》令为例:

为严禁赌博,以遵功令,以杜盗源事。

照得新例内开:凡赌博之人,枷号两个月,责四十板;开场之人,在家窝留赌博之人,将自己银钱放头、抽头之人,各枷号三个月,责四十板;凡以财物打马、吊斗、混江,仍照赌博例治罪,其虽不赌钱、赌饮食等物者,照不应重律,杖八十。功令煌煌,立法綦严,所以重犯法也。沁邑习俗勤俭,淳朴成风,本县私心称善。近访有等无籍之徒,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结党成群,开场赌博,引诱良家子弟,日事樗蒲。不知一入此局,聪明之人,尽为懵懂,赢则贪心无厌,输则翻本不休,寝食俱忘,百事都废,以致父诫生嫌,妻谏反目,视放头者如骨肉,同类者为至交矣。尔等曾见有赌博而成家立业者乎?未也。见有赌博而不倾家荡产者乎?亦未也。六子尽赤,终当一注全输;五木皆卢,到底家徒四壁。由是日就窘迫,计无所施,盗心源萌,奸谋百出,积习怙终,何所底止,诲盗……者莫此为甚,合行出示严禁。

为此,示仰阖县军民人等知悉,嗣后务要改过自新,各安生业。敢有仍前不悛者,本县差役巡拿外,该保甲不时查察。如有前项败类,许即指名报县,以凭严拿,照例治罪,决不姑纵。倘保甲徇情容隐,查出一并责治,各宜凛遵,毋贻后悔。

该文开头阐明处罚标准,继而论述赌徒心态和赌博危害,语言准确生动,两个反问句简洁有力,加强宣示了严禁赌博工作的正当合法性。最后,要求全县军民一律遵守,并对打击“保护伞”作出特别规定,可谓措施得力,违令必究,雷厉风行,明镜高悬。

《改浚城河记》载:“康熙甲戌季夏(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农历六月),山水乘霪雨而发,冲堤击石,震荡漂流,无所底止。听其声如狂风怒号,迅电暴起,即而视之,则疾浪惊涛,奔腾而澎湃,其汹涌莫克名状。邑中父老惊相告,予策骑循行,见水溢堤坏,距城垣仅数步,岌岌乎危之。”于是,赵凤诏采取得力措施,招募民工疏导河流,治理水患。百姓称赞该工程“顺水性以导水,智也;用民力以庇民,仁也。兹役也,殆两得之”。沁水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他高兴地为官署壁画耕桑图题诗云:

比屋穿山小径斜,烟云片片入农家。

耕桑景象常如画,玉岭何须再种花。

这里描绘的情景与其初到沁水时所写《入沁水境》所看到的情景真是变化巨大啊!

赵凤诏是当朝户部汉尚书赵申乔次子,他因任上政绩显著,升任平阳知府。后仰仗其父的人脉关系,升官迅速,官至太原知府。其祖父赵继鼎、父亲和叔父赵申季、其兄熊诏、弟鲤诏,一家三代六进士,是常州有名的名门望族。想不到他却因在太原知府任上投靠山西巡抚噶礼受到牵连而成为巨贪,上了断头台。

噶礼,满洲贵族,其母为康熙帝乳母之一,他成为康熙宠臣。康熙三十八年(1699)任山西巡抚,他为官勤敏,但贪得无厌。官民告发不断,康熙帝多次庇护,但心中有数。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拜佛,驾临必经之地——河北阜平龙泉关,召赵凤诏谒见,问山西巡抚噶礼贤否,他已经成为噶礼心腹,极力美言噶礼,称噶礼是“第一清官”,康熙于是提拔噶礼出任两江总督。康熙帝对凤诏说:“汝父官声清廉,汝当效法。”凤诏回答:“微臣所自信者,不受贿而已。居官受贿,无异闺女失节,臣实耻之。”帝笑道:“尓言虽鄙陋,然如此有心甚佳。”

噶礼担任两江总督后,于康熙五十年(1711)与正副主考相勾结,大肆敛财,酿成了轰动全国的“康熙辛卯江南乡试案”,罪行败露,无法掩盖,以贪赃被查,后又因弑母惹恼康熙,被赐死。该案牵连出赵凤诏贪腐。经查实,赵巧立税规,勒索银两174600余两,被康熙帝斥为“天下第一贪官”。康熙五十五年(1716)闰三月察审后,负责审理该案的额伦特疏言:“应将赵凤诏拟斩监候秋后处决。”康熙帝又找出其欺君之罪,谕令:“赵凤诏着即处斩。”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二十三,被斩首。凤诏死后,原籍家产被查抄。其父被革职留任,其兄发往西北军中效力。不久二人也因此而抑郁死亡。好端端一家人就此烟消云散,人去楼空。这件事成为康熙晚年抑制汉官的典型事件,在当时轰动朝野,赵凤诏也成为一个令人惋叹的从清官变“巨贪”的典型人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