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康养晋城 药茶】党参茶

时间:2020-10-19 10:01:23 | 来源:太行日报

党 参

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平,是常用的传统补益药。现代研究发现,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苷、皂苷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党参茶是以党参叶和干燥根为原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饮品。

党参最早记载于清代医学家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因原产于上党郡,而根形如参,故名党参”,上党郡是晋东南地区秦代的行政区划称谓,唐代改称潞州,故又称潞党参。其后在《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记载。《本草从新》记载:“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卖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风党参,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也(白党味微甘而甚淡,功力远不及尔)。”由此可见,党参的“党”字源自上党的“党”字,产于山西上党一带者,品质最优,为道地药材。关于党参的形态《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党参,山西多产。长根至二三尺,蔓生,叶不对,节大如手指,野生者根有白汁,秋开花如沙参,花色青白,土人种之为利。”

资源分布

山西党参主要集中在长治和晋城,五台山周边的五台县等地也有少量种植。“平顺潞党参”“陵川潞党参”“上党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党参因其独特的“狮头风尾菊花芯”特征和道地品质而享誉全国,并远销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日本、老挝等10多个国家。

党参茶

党参茶有采用党参叶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党参叶茶,还有采用党参根经净选、清洗、切片、干燥,并用小米做辅料炒至微棕黄色的党参根茶。

党参茶用沸水冲泡后,汤色金黄,口感甘甜。具有开胃、养肝、滋肺、解毒等功效,既能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造血功能,又能改善胃肠功能和降低血压。党参茶适合多数人群,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以及病愈后或者产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另外,对于那些患有慢性肾炎伴有蛋白尿、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佝偻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服用党参茶来改善病情,甚至达到治疗的目的。

党参茶还可以与枸杞、红枣、绿茶等搭配饮用。

最是平实人间烟火气

《说文解字》曰:人薓(同“参”),出上党。

上党,是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包括清代山西省下辖的泽州、潞安两府与辽州、沁州二州。也就是今天的晋城、长治两市,以及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它是由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

许多古籍中有上党地区产参的说法。南北朝志怪小说集《异苑》中提及,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春秋时期《范子计然》曰: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

古时的上党人参是否就是今日的党参?1981年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柴田承二在《药用人参及其研究与进展》的绪论中断言,“所谓上党人参,就是桔梗科的党参”。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参、党参史的国际性争论。

当时,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学教授宋承吉依据大量史实在各大报刊上多次发表论文,指出其错误。柴田承二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中的唐代人参作了化学成分分析后,承认了错误,并在日本《植物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确认中国唐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

其实,上党人参早已绝迹。今日党参之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本草从新》,书中曰党参“性味和平足贵”。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参属五加科植物,党参属桔梗科植物,二者区别明显,且药效不尽相同。

人参是补虚扶正大补元气的中草药,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衰者;而党参补中健脾益气,药力平和,体质强壮者亦可服用。

《本草正义》中记载:党参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

传统的中医认为:气血的盛衰影响着五脏六腑的盛衰,从而影响人体的各项功能的盛衰,因此有“百病生于气也”、“血为百病之始”的说法。党参既补气又补血,还能补脾健脾,且“尤为得中和之正”,能从根源上调理气血。

在我国,党参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其中,上党地区与党参关系最为密切。

《释名》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

陵川县地处南太行之巅、晋东南最高处,“与天为党”,当之无愧,自然也是党参的道地产区。所以,现今依旧有很多人执迷于购买山西原产党参,他们认为只有这里产的党参最为道地。尤其陵川“五花芯”党参更是药中一绝,切开参体后,断面纹路仿佛盛开的五瓣花,油性大,粉性足,无渣质,含糖量高,药用性能极好,中医药界甚至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

最道地的党参,制作出的药茶自然不同凡响。

一盏党参茶入口,感觉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似久旱逢甘霖一般舒展开来,毫无涩感,略带甘甜,一股沉静、踏实、平和之气,随着袅袅茶气,仿佛感受到氤氲人间烟火气,从盏中升起。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泡一壶党参茶,温一碗粳米粥,是“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的烟火气;邀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插科打诨,笑谈八卦,是“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烟火气。

这人间烟火气,是一壶茶一群友的相知,是一茶一饭与一人的相守,“咖啡我所欲也,大蒜亦我所欲也,嚼着大蒜喝咖啡,尝尽人间百味”。

林语堂说: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

一壶党参茶,把平常小事一网打尽,人间烟火气尽在茶中,不似人参,贵则贵亦,少了几分恬静平淡。

毕竟,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而平淡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幸福的?

药茶飘香产业新

8月10日,正是盛夏时节,山梁沟壑间的陵川县六泉乡石家坡村村西,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绿意盎然。

石家坡永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党参基地,一年份的党参正值开花期,三四十厘米高的党参苗,顺着半人高的细竹竿搭成的架子,努力向上攀爬,争取更好的通风、采光,生机勃勃。

陵川人长期以来就有采集、种植中药材补贴家用的习惯,可因交通、信息闭塞、药材不易保存等原因,中药材往往卖不上一个好价钱。捧着“金饭碗”却难以致富,该县中药材相关产业发展也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陵川县不断重视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园区,从生产源头抓起,逐步解开这个困扰山区群众的难题。

“2012年成立合作社,2017年开始土地流转,最开始流转土地50亩,慢慢才有了现在的规模。”石家坡永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牛永军说,如今,该合作社种植的党参不仅品质、产量得到大型药企的认可,企业也与合作社签订了稳定的收购合同,“销路不愁,收购价格也实在,咱们只要种好党参,啥都不用操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陵川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多家药企纷纷在陵川扎根,并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当地的中药材产业开发中来,而药茶,就是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山西兰花太行中药有限公司厂区的生产车间内,几位技术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调试设备,机器轰鸣声中,一个个精致小巧的茶叶袋从包装设备出口喷吐出来。记者拆开一个茶叶袋仔细查看,发现除了党参之外,还有金银花、陈皮、胎菊、枸杞等,根据配方的不同,使用配料也各有变化。

“这种尼龙三角茶叶袋使用方便,直接放在茶碗里,就可冲泡饮用。”山西兰花太行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侯跃广告诉记者,该公司多方翻阅文献记载,走访老中医咨询传统党参药茶,并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共同合作研发多年,才最终开发出了五种党参药茶,“目前我们公司的党参药茶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制,以尼龙三角茶叶袋为例,预计月产量22万袋,年产量264万袋。”

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效果。“一般来说,咱们这儿过了白露开始挖党参,然后洗净,再晾晒半个月。”六泉乡黄松背村村民张国芳拎着一捆干党参向记者介绍,晾晒时,还需要不断攥握党参,以便进一步去除水份,一年份的好品相党参成熟后有成人拇指粗细,经过晾晒后,仅有成人小指粗细,“今年天气好,雨水多,党参收成应该不错,一亩能收300斤左右,按照去年每斤20元的收购价来算,一亩地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一边走一边看,山上田垄之间党参苗郁郁葱葱,山下厂房车间生产线机器轰鸣,一张以药茶为产业链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文 / 本报记者 冯 通 图 / 本报记者 张文庭 绘图 / 曹晋晋 李 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