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父母的朗诵

时间:2020-08-19 08:00:36 | 来源:山西日报

孟向阳,现居山西晋城。近段时间,他反复观看一段视频,那是他耄耋之年的父母的朗诵演出视频。诗歌是他的老父亲创作的,老母亲主动请缨参加朗诵,两位老人为了这次演出的完美呈现倾尽心力。他说,我为相濡以沫60载的二老携手走进新时代而感动,更为“人生自有诗意”的老爸老妈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段时间,有空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手机里保存的一段视频反复观看,那是父母与另外两位老人的一段诗歌朗诵:“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瑰丽宝藏……白衣战士如神兵天将/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精准施技救死扶伤……”尽管他们的朗诵并不专业,但从他们的声音中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记得是“七一”前夕,社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举办庆祝活动,提出想让父亲写一首诗,并以诗朗诵的方式参加活动。父亲欣然同意。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退休老教师,诗歌创作是他一生的爱好,从学生到老师再到退休,写诗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年,他就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诗歌朗诵会。今年的疫情始终牵动着父亲的心,那段时间里,每天的新闻他都必看,那一幕幕感天动地的画面激发他奋笔创作出60余首诗歌和10多首歌曲。父亲仅用一下午的时间就创作出了长诗《战疫情》,这首主旋律诗歌将大爱无疆的中国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战疫情》一诗在群里发布后,有两位社区老友读后感触颇深,也想与父亲共同朗诵。父亲考虑了一下,认为要想集体朗诵,最好有4个人。最后这一位找谁呢?这时,在一旁的母亲自告奋勇说不妨让我试试?母亲这一举动,让父亲愣了一下。父亲惊讶是有原因的。母亲上世纪50年代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后来经人介绍与父亲结为伴侣,之后养育我们姐弟4人,还要伺候家中老人,辛辛苦苦半个多世纪。直到看大孙子后,才与父亲一并进城过上轻松的日子。父亲退休后,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书法。每次创作完稿后,第一位读者或欣赏者就是母亲。不要看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时给父亲提出的建议非常到位,也让父亲刮目相看。这次朗诵,父亲并没有想到让母亲参加,因为母亲一生中仅仅在上世纪50年代在学校时登台唱过《小二黑结婚》选段,之后就没上过舞台。父亲那时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在家扛起生活的重担,也就不可能有平台展示。再说,诗朗诵要尽量用普通话,母亲方言土语太重,也不大适合朗诵。这次母亲的毛遂自荐,的确让父亲感到意外,进而又为年近八旬的母亲的精神所折服。于是父亲决心要了却母亲的心愿,为中国共产党99岁的生日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父亲这首抗疫诗歌在朗诵时,首先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经过父亲的讲解,加上母亲经常与父亲一起收看新闻联播,所以在理解诗歌上不成问题,情感的把控也在短时间内掌握得比较到位。难就难在普通话的发音上。父亲不厌其烦地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为母亲把关,在关键字上都注了拼音。那几天的排练,着实让两位老人费尽心力,父亲不断地纠正母亲的发音,母亲反复地练习,即使炒菜擀面时也不忘练习经常发错音的几个字和词组。一天,父亲打电话让我来打打分。尽管母亲的普通话仍然带着浓重的乡音,但是她认真的态度令我动容,我也不知道母亲这种底气从何而来,我是自愧不如的。演出那天,因为单位有事,我没去成现场。为了这场演出,身患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病痛的二老提前吃上药,害怕站久了支持不下来。父母的演出十分精彩。视频中,父亲打头阵,另两位老人紧随其后,母亲最后登台。父亲专门穿了件雪白的短袖衫,打着红领带,精气神十足。母亲身穿红色长纱外套,里面有白领衫衬托,黑色长裤,方口皮鞋,尤其是母亲鼻梁上那副黑框老年眼镜,给母亲的整体气质大大加分。朗诵的过程中,母亲不慌不忙,手握夹板,目视观众,快到自己的朗诵段落时,看上几眼,再将目光投向前方,用夹着方言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那天晚上,我又认真欣赏了一遍父母的朗诵视频。看着视频里的老两口,我的眼睛不觉得湿润起来,我为相濡以沫60载的二老携手走进新时代而感动,更为“人生自有诗意”的老爸老妈感到自豪和骄傲!

孟向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