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身边的榜样】张晨光:走进过中南海的“工人院士”

时间:2020-08-10 18:01:40 | 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袁泉

26年钻研革新,主导完成40多项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过亿元,被称为“亿元矿工”;领办我省煤炭行业首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培养煤矿机电优秀人才上千名,成为走进过中南海的“工人院士”。他就是晋煤集团矿山机电首席技师张晨光。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张晨光在矿上生、矿上长,但说起对电子的兴趣,还是那源自于一次“大年三十”的家电维修。当时还在晋煤技校上学的张晨光,过年赶上家里电视故障。“春节放假,哪里找得到维修工人?”为了让家人不错过春晚的精彩,张晨光试着胆子上了手。没想到,并不专业的他竟然把电视修好了。这次维修电视的经历,给了张晨光足够的兴趣和信心,从此家里的家电维修,再没找过外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以后,张晨光对电子技术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1994年,技校毕业的张晨光到晋煤集团成庄矿工作。在机电组,零件坏了不用愁,张晨光总是主动揽着修。“修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经验,而且速度也越来越快。”张晨光说,那些年,他工资的一半几乎都买了维修设备和技术类科普书籍。那个时间,除了看书,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机器泡在一起,每天还向老师傅“软磨硬泡”学习经验。为了学习电脑编程,张晨光用两年工资买了电脑。

张晨光是越干越起劲,在矿上成立了工作室,带着大家伙儿搞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他觉得,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只要勤学习、肯吃苦、能坚持,就一定能做到。

■ 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1995年,成庄矿投产前,张晨光被安排参与矿井主提升皮带的安装调试。当时,主皮带变频器、电机等设备全部为国外进口。面对这些“洋玩意”,张晨光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向国外专家学起了设备安装。一个技校毕业的学生,要与国际顶尖专家打交道,难度可想而知。“单词不会就死记硬背;图纸看不懂,就一张张琢磨。有时遇到问题每天要下五六次井……”张晨光说。那段时间,他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外国专家,学到了不少“真经”。

在矿井简易出煤之初,主皮带变频器突然发生故障。对此,矿上紧急联系国外专家,但人家最快一周才能来到,这意味着整个矿井都要停产。时间不等人。这期间,矿上也想自己修理,但外国厂商撂下一句话:“你们修可以,但修坏了我们不负责。”当时21岁的张晨光主动请缨,领导问他“有几成把握”,他脱口而出“九成”。一套设备2000美金,张晨光信心满满的背后却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他丝毫没有动摇,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修理任务,让随后赶来的外国专家惊叹不已。当时,人家瞪大了眼珠问他:“你是从哪个大公司跳槽过来的?”张晨光嘿嘿一笑说:“我就是咱成庄矿人!”

也是从那时起,张晨光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是要当最好的煤矿机电工。

■ 宁做金色蓝领不做平庸白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张晨光边学边干,孜孜不倦。

汗水不会白流。2009年的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120多个技术人员在山东参加编程控制提升机技术的最终比拼。经过对程序运行、工艺布线、控制精准度综合打分,张晨光以总分99.5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记得回到单位的那天,矿里列队欢迎,到处是鲜花掌声,特别隆重。”张晨光说,当时单位一次性奖励了8万元,这在晋煤集团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次获奖不仅对张晨光有影响,对企业的触动也很大,逐渐关注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们的工作室不照本宣科,大家在一起交流、分享、碰撞,让每个热爱技术的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如今,张晨光工作室是晋煤集团的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5位团队成员都是全国奖项的获得者和“三晋技术能手”。多年来,他们培训的1200多人,大多成了各矿的技术人才;在2014年的“江苏淮安杯”技能大赛上,张晨光团队培训的16人里,有7人分别得了各个项目的第一名。

小名气后,张晨光曾有两次机会调换工作,可他却主动要求继续当机电工。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不识抬举”,还有人猜测是不是嫌待遇低?但张晨光却有自己的主意,在机电技术岗位上,有学不完的知识、技术,在这里才能发挥出他的最大价值。“宁做金色蓝领、不做平庸白领。”张晨光说: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的、热爱的才是最好的。

■ 研发出更多“中国创造”

2013年,成庄矿想上马皮带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当时,这样的系统仅源程序就要支付800万元。矿领导找到张晨光,问能不能自己研发。张晨光坚定地回答了一个字:“能!”

“承担下来后才发现,想自己研发并不容易。最大的问题是许多厂家不愿给关键参数和信息,这就给开发造成很大难度。”面对困难,张晨光经常五点上班,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只要有灵感,不管几点都会跑去单位做试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晨光落下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毛病。

在张晨光与同事的努力下,一年半以后,第一条自动控制皮带终于在成庄矿完成。剩下的16条,半年内也全部开始运行。“这看似简单的一条控制皮带,一年就能节省成本1000多万元。”随后,他们研发的系统推广到了晋煤集团,为集团公司节省资金1亿元。对此,张晨光也因此拿到了中华技能大奖,还走进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接见,被人称为走进过中南海的“工人院士”。这些年,他和团队成员还一起完成了井下监测电压低电压报警、光敏皮带纵撕保护等一些技术创新。

“推广开采自动化,就是要让机器多干活、工人少出力,用智慧去挖煤。”张晨光说。对于未来,他要做的还有很多,那就是要带领团队研发出更多的“中国创造”,而不仅仅是“中国制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