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请到和顺来做客

时间:2021-05-14 08:00:13 | 来源:山西日报

和顺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个偏远的地方,按晋中的农业传统来说,凡是主种玉米的地方,都属山区。山区嘛,历史上总是经济落后的。我所在的昔阳县如此,与昔阳县山水相接的和顺县也不例外。其实,这是些狭窄的想头。仔细了解一下,和顺县的疆域有2250平方公里,在整个晋中市里,竟是面积最大的;而它的平均海拔1300多米,又明显高于周边县、市、区。论人口,和顺县却不到15万人,加减乘除一下,人口密度明显是最低的,把这几个数据糅合在一起一想:天穹下高高在上的这么一个地方,阳光明丽、疆域广大、人民不多,天然兼具俯瞰的角度,就很容易滋生出那么一种专属大北方的“天苍苍,野茫茫”的寥廓感。由昔阳县至和顺县,路程只有几十公里,比去往本县的有些乡镇还要近得多。有此地理位置的便利,我已经说不清有多少次去往和顺县了,而和顺县有些名气的山水,我也都走遍了。记得第一次去和顺县,本地文友引导我先去走马槽。按地理位置分辨,这条太行山断裂带是从昔阳县的鹤度岭一路延伸过来的。眼前景物,几分熟悉又几分陌生。走马槽在山顶,一片广阔的高山草甸在地脉之上柔曼地起伏。时值盛夏,不知名的紫色野花密匝匝地覆满了地面,形成一张天衣无缝的青紫色地毯;站在这块质感柔软的地毯之上,见远处群山犹如海涛奔腾,由远及近依次呈现靛青、深蓝、浓紫、淡紫好几层颜色,景色峥嵘,而近景却满眼青绿。对面山坡那浅碧的草色之上,有斑驳的浓绿松林形成不规则图案,非常之醒目,大概轮廓像极了一幅中国地图。这个发现让人震惊。很久很久,我都默默地站在那里,没办法挪动脚步。姑岩庙当时还处于原生状态,那条宽不盈尺的挂壁小路,真正是“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别说有恐高症的人士不敢走近,寻常人胆子小一点儿,也是不可能从兹穿越的。同行的人们大部分打了退堂鼓,从另一条小路绕而过之;我则是硬着头皮从这百丈危崖之上战战兢兢地走过去了,其间,脚步稍顿,也奓着胆子往下看过,清晰可见脚下百丈深处即是河北邢台地界,那些小小村庄散落在深绿背景中如一堆堆彩色小石子模样——于我来说,这可以算一次生命挑战了。这两处景观都属于典型的太行山断裂带,形成于几千万年前,它从地脉深处呼啸隆起的时候,地壳经过了多么漫长的撕裂的疼痛,人类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沿着它的裂痕,却形成了晋、冀之间天然的疆域边界,并形成了高山与平原两种不同的地理形势,以及两省人民不同的人文状态。一河分晋陕,一山隔晋冀。自大的人类,本质上永远是大自然的稚子,在我们还没有长大之前,母亲已经给我们分好了家。再后来,故地重游。走马槽仍如初见,姑岩庙却弥漫起了浓雾,无际的奶白色充盈天地间,邢台没有了、村庄没有了,只有对面绝壁如孤岛,在白色雾气浮游间时隐时现。幸好那条细瘦如绳的栈道已然拓宽,并在临渊的一侧加装了围栏,成了个允许所有众生通过的模样,所以,在栈道中间可以任意驻足、把玩风景。大雾遮了山景,却遮不住声音,此方、彼方的山崖上,都有牛铃叮咚、清脆悦耳,更有羊咩之声此应彼和,如夫妻、母女走散互唤的情状,一递一声曲尽柔情,一种山河壮丽、岁月静好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和顺,真不愧既“和”且“顺”!然而,这个县名内里含义深长,仅凭字面浅析难免失之偏颇。和顺文史大家赵世芳先生认为:和顺县名起于隋朝,乃是反其意而用之,求和求顺,缘于历史上此地恰恰少了“和”与“顺”。和顺历来是百战之地,战事、战火、战争是千年和顺的历史主旋律。数次行走和顺各处天险如我,深以为然。首先,这是它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军事地理价值所决定的。和顺县位于太行之巅、清漳河畔,境内阳曲山海拔2058米,为太行山第三高峰。和顺县东、西、北皆有险关要隘,可居高临下直取邯郸、太原、邢台、娘子关等军事重地,故,历来兵家必争。隋统一之前,人民长期囿于战乱之苦,隋朝时候命名“和顺”,也算是顺应了民意罢。不过,历史的走向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太行山既是夺取中原的必争之地,又是抵御西北少数民族袭扰中原的天然屏障,那么,和顺承此嘉名之后,历史的宿命并无改观,仍然一次次上演着永载史册的战争大戏。你听这些名字:黄巢寨、走马槽,都带战争印记;你看这些历史遗迹:和顺诸山随处可见关隘、垛堞、长城等物事,官方、民间共同期待的“和顺”,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昔阳县至今流传着一种说法:按作战线路,日本人本来是先到昔阳县的,但是,一听“昔阳”这个县名,他们犯了嘀咕:昔阳,谐音“夕阳”,将落之日,肯定不吉利呀!于是,鬼子选择了先去和顺县,再由和顺犯昔。年代久远,这则故事真假难考,不过,它一方面透露了侵略者的色厉内荏,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历史的反讽:和顺县这块红色的土地对于侵略者来说,还不仅仅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更大的意义在于: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了著名的“石拐会议”,确定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遥想当年石拐村的土街上,行走过多少英雄的身影:除了129师主要领导刘伯承、张浩外,还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左权等。刘伯承后来说:“石拐会议其实是129师的第一次战略展开。”随即,晋冀豫、晋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迅即燃遍全国!石拐会议意义重大,在整个八路军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和顺县也就此成为了共产党、八路军立足抗战的一块热土,和顺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漫步石拐会议纪念园,山风过耳,松涛隐隐,时间深处回荡着当年无数年轻的喉咙气血方刚的歌声:“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抗战时期,作为敌后游击战争的主战场,和顺人民浴血奋战、寸步不让。姑岩庙的栈道上有一所小房子,宛如那条绳似的小路打了一个结,这就是和顺早期党组织活动的旧址。从这里,曾经源源不断地辐射出抗日救亡的强大力量,侵略者的爪牙虽利,毕竟这华夏河山太辽阔、人民太顽强,这河山的每个角落,都愿意隐蔽抗战的军民、都愿意成为侵略者的坟墓。最后,终于一歌成谶,还真是“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了。也只有抗战胜利以后,和顺才实至名归,真正实现了先人们美好的“和”“顺”愿望。漫步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和顺人已把这小小的古村落建成了天南海北一众中外艺术家尽情挥洒的天堂,农妇的巧手“牵绣”与欧洲艺术家的后现代作品在这方寸之地交相辉映、毫无违和感。穿村而过的风里嗅得到艺术的味道,而成熟的农家乐也有条不紊地为游人的停留提供着面面俱到的后勤支持。类似的旅游观光景点在和顺大地星罗棋布,正是这百战之余的美好家园向整个世界敞开的怀抱——来吧,阳曲山那么清凉、姑岩庙那么高峻、石佛洞那么梦幻、麻衣寺那么传奇,此时不来,您更待何时?

孔瑞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