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游山西·读历史】介休绵山:清明寒食之源忠孝友善之本

时间:2021-04-06 08:00:44 | 来源:山西日报

在华夏众多的风景名胜之中,有一处景点总是与我们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介休绵山。唐代诗人韦庄曾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每到清明时节,桃花灿烂,杨柳如烟,相约二三好友,到介休、上绵山,追根溯源,回望2600多年前那悲壮一幕,已成为后人寻访历史文化最好的方式,也因此让寒食清明文化在绵山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绵山,位于介休市南20公里处,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寺院、革命遗址于一山,素有‘无峰不奇,无水不秀,无洞不幽,无寺不古,无景不典’之称。”在导游王晓虹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旅游公路盘旋而上。一路上,苍松翠柏环绕四周,处处繁花似锦,道路两旁的悬崖峭壁,似快刀劈开,或直通云霄、或皱褶裸露,春日里的绵山没有夏季茂盛植物的遮挡,显得更加俊俏挺拔。穿过雄伟的山门进入景区,一尊高大的古铜色人物塑像率先映入眼帘,这便是晋国大夫介子推像。眼前栩栩如生的塑像,为后人揭开了那段尘封在历史中的往事。公元前655年,骊姬之乱后,晋国公子重耳被迫带着介子推等一群家臣仓皇出逃。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备尝艰辛,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登上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在分封功臣时,唯独没有介子推。功不言禄、洁身自好的介子推认为重耳复国是天意,而非他人之功,遂偕母隐居绵山。介子推的邻居为其鸣不平,夜悬《龙蛇歌》于城门之上,晋文公看后追悔莫及。为了找到介子推,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做出了一个令他悔恨终生的决定——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与母亲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万千绿枝随风摆动。晋文公于是将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介子推忠君赴义的故事也随之流传百世。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题写过介子推、绵山、寒食或清明的不胜枚举。绵山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王融亮这样概括介子推的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志在清明的政治理想,功不言禄的奉献精神,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唯诚唯信的人生准则”。许多游客带着对介子推的崇敬,走进绵山,直奔位于介公岭顶部的介公墓。介公墓依山而建,四周松柏环绕,前面有十余通历代帝王和名人拜谒时所题的诗文碑刻。“介公为忠而生,为义而亡。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伫立墓前,游客李世东不禁对这位以村(旌介)、山、市、节铭记的千古先贤肃然起敬。不仅有丰厚的历史底蕴,绵山山清水秀的美景也是游客流连忘返的重要因素。踏进景区的水涛沟景点,潺潺的流水声不时从远处传来,宛若动听的钢琴演奏曲。驻足望去,沿沟两侧群峦叠翠,树木葱茏。沿溪大大小小的瀑布形态各异,或抛珠溅玉,散如云烟;或袅袅如练,如絮似雪,真可谓神韵万千,飘逸多姿。抱腹岩、铁索岭、圣乳泉、银空洞、摩斯塔……一处处美景伴随着一个个典故,引人入胜,令人目不暇接。随着历史的变迁,绵山已成为人们访古寻幽、品味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近年来,绵山风景区在充分挖掘优秀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更注重全民健康养生旅游,恢复清明寒食节中的各种民俗活动,创新发展如荡秋千、踢毽子、武术和拔河等传统健身体育项目,抢救如蹴鞠、娄鸡子等濒临失传的健身项目,为广大民众呈现出天人合一、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游客在与美景相约的同时重温历史,传承文化。

本报记者张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