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研行】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

时间:2020-11-17 14:00:16 | 来源:太行日报

东四义村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本报记者 裴囡囡

初识东四义村,这里一点也不像农村。

柏油马路宽阔整洁,翠绿松柏渐次排开,松柏后掩藏的独栋小院,门口点缀着时令花草,也有藏不住的楼房鳞次栉比。行走不多时,便会发现便利店、杂货铺、小饭馆一家挨着一家,文化楼、阅览室、小公园、纪念馆一个连着一个,村民一簇簇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这哪里是农村,即便与城镇相比也不遑多让!

但这确实就是农村。它是远近闻名,坚持以绿色为家底,用一把扫帚扫出新天地的泽州县东四义村。

蜕变——一把扫帚扫到底 村民生活大变样

东四义村有一段全村人都耳熟能详的过去,它代表着村里最高的荣誉。

解放初期,东四义村“臭名昭著”:粪便乱排、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一条300多米长的臭水沟环村南而过,一块石头扔进去,成千上万只蚊子便铺天盖地飞起来。

“臭”的后果是引发疾病。20世纪40年代,各类传染病肆虐东四义村,村民抵抗力极差,人均寿命仅37岁。

东四义人深知“臭”是病不是根,改变也从一把扫帚悄然开始。

1952年,全国上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东四义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高擎爱国卫生大旗,誓要以实际行动打赢这场卫生翻身仗。

一人一把扫帚,一户一把扫帚,随见随扫,家里扫净扫院子,院子扫净扫街道、街道扫净扫村子,一把扫帚掀开了东四义村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刷墙壁、清垃圾、填水坑、除杂草,家家厕所盖上了小木板,猪圈、牛羊圈移出了村……东四义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夜,但换来了“家净、院净、街净、村净”。

东四义村以“四净、五灭、三消除、十改良”为内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敢于拼搏的东四义村,很快在全省、全国出了名。

1952年12月14日,全国第二届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东四义村被授予了毛主席亲笔题词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奖旗,这面奖旗全国仅有10面。

“这张照片里迎旗的小女孩就是我。”64岁的原锁连作为村民代表曾亲手迎接奖旗回村,她也是那场爱国卫生运动的亲历者,“经过那场运动,我们村大变样,里里外外干干净净,人不生病了,精神头也好了,生活也有了新奔头。”

如今,“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森林乡村”,东四义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绿色荣誉,这背后是代代相传的“扫帚”精神。

起家——绿水青山金饭碗 好山好水好生活

亭台楼阁,碧波荡漾,站在东四义公园,满眼皆是绿色。

“绿色是我们的底色,也是我们的特色。”东四义村党总支书记王兵指着对面郁郁葱葱的龙王山,向记者讲述过去的故事。

龙王山紧邻东四义公园,因过度砍伐曾一度荒芜。上世纪九十年代,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发扬“扫帚”精神,带领村民大规模植树造林。1995年,龙王山林地面积扩增至1000余亩,近一半的山恢复了绿色,东四义村也因此摘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誉。

在绿化过程中,东四义村紧紧结合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种植苍松翠柏的同时,引进山楂、柿子、香椿、玫瑰、花椒等各种经济林,面积达800余亩。现在的龙王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山顶松柏盖帽、山中果树缠腰”成为它的真实写照。

山绿了,环境美了,因为发展特色采摘,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2005年5月,东四义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龙王山成为东四义村一张响亮的绿色名片。

如果说龙王山是东四义村的大后方,村里就是发展的主阵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绿化龙王山的同时,东四义也吹响了全村规划改造的号角。通过拆旧返新、旧村改造,20年间,东四义村陆续建成了丽苑、秀苑、高翔、东翔、西翔、南翔、北翔7个高标准住宅小区,村内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全村98%的村民喜迁新居,人均居住面积达5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7平方米,成为北方少有的园林式村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生活好了,民心也更加凝聚。”王兵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先后开建了煤矿、冶炼厂、水泥厂、编织厂、彩印厂等10多个村办企业,村民团结一心奔小康,集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东四义村挖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成为全省首批“小康村”。

腾飞——“绿招牌”引来“金凤凰” 小山村结出致富果

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东四义人率先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陆续关停了给他们带来第一桶金,也带来污染的10余家企业。

重整行装再出发,东四义人亮出了自己的发展底牌:

东四义村地处巴公盆地,年平均气温10.72℃,年均降雨量624.56毫米,森林覆盖率85%,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生态优势得天独厚。有圣临庵、古牌楼、舞乐楼、史家大院等历史文物,是上党梆子鸣凤班的发源地,还有“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数十年不倒的旗帜,文化底蕴深厚。村里道路平整宽阔,水、电、气、暖一应俱全,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基础设施完备,村史馆、文化楼、公园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在乡村领先。

凭借绿色、文化、基础设施等优势,尤其是绿色招牌,东四义村引来了不少“金凤凰”。

2002年,以生产花生露、山楂露等谷物饮料为主的伊健食品有限公司落地东四义村。随后,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建立了2200平方米中央厨房、配备智能化生产线,承接我市政府放心早餐工程,上万批量的馒头、豆浆、包子等,每日从这里运送至市区的大街小巷。

2019年4月,广西朋轩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的壮之乐医养中心在东四义公园正式剪彩运营。医养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465个,集养老休闲、养生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与配套服务为一体。目前已有60余名老人在此康养,“住在公园里,山好水好环境好”是老人们对这里的普遍赞誉。

企业来了,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东四义村二次腾飞迈开了第一步。

王兵介绍,依托伊健食品有限公司和即将落地的兰花醋厂整体搬迁项目,东四义村将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极大释放农业生产潜力,让东四义村成为企业坚实的粮食仓和原料库。与此同时,还将持续放大生态效能,依托初具规模的壮之乐医养中心,找准定位,创新业态,打造独具东四义特色的康养产业,真正让“金凤凰”为百姓带来致富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就是要在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生中,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让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对于未来,王兵信心满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