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短短两个月“熊孩子”打赏主播万余元

时间:2020-09-18 20:00:11 | 来源:山西日报

女子哭哭啼啼来报警,称自己银行卡内一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民警耐心询问情况,原来女子的存款都被她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打赏给直播平台的主播了。9月1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晋城市公安局获悉:阳城警方处理了一起特殊的“求助”。目前,在民警的帮助下,被“熊孩子”打赏出去的钱款已被悉数追回。“熊孩子”看直播12分钟打赏近3000元8月,阳城县次营籍卢女士急匆匆来到派出所报案,称其该银行卡内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一万元是我们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啊!”一见到民警,卢女士就哭成了泪人。民警详细询问其情况,最终通过浏览手机账单得知,在最近的几个月时间里,卢女士尚在读小学的女儿频繁通过游戏充值、直播平台打赏等行为,陆续花费了家中银行卡内的10000余元。根据手机账单显示,7月,卢女士的手机银行一共支出10614元,其中绝大部分支付费用为直播平台打赏及游戏平台充值。以7月26日账单为例:当日15时40分支出1688元;15时47分支出30元;15时49分支出198元;15时50分支出198元;15时52分支出688元。在短短12分钟内,卢女士的女儿将母亲银行卡内的2800余元打赏给了主播。为了帮助卢女士,民警立即与相关应用的后台和客服取得联系,通过深入细致地沟通与协商,提交相关材料后,各平台同意按照相应程序返还充值金额。截至9月1日,卢女士的女儿所打赏、充值游戏的款项如数原路退回。“实在太感谢你们了,这可是我们全家一年的收入……”近日,卢女士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尽职尽责”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民警手中。“熊孩子”偷偷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打赏主播,卢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5月26日,大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接到网民的求助称:一位朋友的孩子(八周岁)前几日玩妈妈手机,为快手平台某主播刷礼物,金额高达10000余元。事情发生后,孩子的父母非常着急,在多次联系快手平台无果的情况下,向她寻求帮助。该网民先是在自己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但收到的建议却未能帮到求助的朋友。当她们准备放弃的时候,该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网上求助大同网安支队民警。民警了解情况后,认真查阅了疫情期间大同市发生的一起类似案例及相关处置情况,并结合自身多年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经验,第一时间回复了该网民的求助,建议家长以孩子的年龄及主播是否诱导孩子刷礼物等途径进行追偿。由于回复及时,提供帮助得力、合理且有国家相关规定支撑,受害者父母成功追回8000余元。“熊孩子”刷出去的礼物还能要回来吗?“打赏”“充值”“买装备”……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迅猛,虚拟消费已不再新鲜,看直播、玩网游成为互联网娱乐虚拟消费的新风口。针对“熊孩子”打赏主播一事,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此外,《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新增的规定表示,“熊孩子”巨额打赏主播的行为,明显是对个人的所作所为缺乏认知,这种充值刷礼物的行为也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如果家长不予以追认,应属于无效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可以后顾无忧。因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讨要“熊孩子”已经打赏的钱财并非易事。在退款维权时,人们普遍会遭遇“找客服难”“客服推诿”“退费流程人为设置障碍”“举证难”“时间长”“退款难”等一系列难题。以举证环节为例,父母要想让平台退款,首先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举证难”的情况,毕竟一般的家庭不会安装监控,更不会对孩子玩手机、看直播的过程进行录像或录屏。避免“熊孩子”高额打赏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解决此类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这种事情发生。”采访中,对于如何避免“熊孩子”高额打赏,警方也发布了相关提醒。作为青少年本身,新颁布的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八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划分,是根据年龄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也是根据年龄逐渐培养青少年承担责任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要逐步对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那种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可以任性消费,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想法是错误的。要从小养成理性消费习惯,逐步培养起责任意识。作为网络直播平台要加强自身监管,应限制未成年人的打赏。网络服务平台要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及时妥善处理那些由于未成年人大额打赏引发的各种纠纷。严禁网络主播及平台工作人员诱导未成年人打赏。作为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陪伴孩子,而不是让手机、平板代替自己。要意识到,必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避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大额资金等,应妥善保管银行卡等金融工具的账号密码,注意孩子使用其移动支付的可能性。要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清楚钱的获得——保存——消费这样的基本路线,也就是感知钱的得来不易——存之有利——用之有道。作为学校应加强相关教育引导工作,规范在线课堂的使用方法。通过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山西晚报记者辛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