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董永故里”的池塘

时间:2020-07-31 08:00:21 | 来源:山西日报

池塘不大,但很精致,一根杂草也没有,修整得干干净净,让人感觉到清爽舒适。池塘的一圈还用不锈钢护栏围着,不是一层,而是两层。两层护栏有落差,也有距离,中间用白色瓷砖铺就,正好一个人可以沿池而行。临池而坐,身后一墙之隔便是戏台,台下人声鼎沸。而这儿一片静谧,躁动的心一下子就沉静下来,似乎置身于人间仙境。西南角生长着一株大柳树,依偎着护栏,是垂柳。这儿应该是一棵千年古槐呀,董永与七仙女就是以槐树为媒的,因此,《天仙配》也叫《槐荫记》;再想一想,觉得还是垂柳好——如果是千年古槐,就会让人想起那个土地公公,而这垂柳,则是七仙女。你看那瀑布般垂落下来的柳条,多像七仙女的发丝。那柳枝轻抚着水面,是七仙女在对镜梳妆打扮呢。柳树很高大,但给人的感觉是柔软的、纤细的,她是七仙女的化身。她那飞瀑般倾泻而下的柳丝倒映在水中,染绿了池水,令人心醉。这口池塘是有故事的。相传刘秀当年被敌兵追杀,跑到这里时人困马乏,见此处有口池塘,便想饮饮马解解乏,不料刚刚下过雨,池水浑浊不堪。刘秀叹了口气说:“这水怎能饮用?”说着随手用马鞭在水中一搅;这一搅,奇迹出现了,这半边池水顷刻变得清澈透亮。刘秀大喜,撩起水洗了把脸,又让马儿饱饮一番,人马立刻精神焕发。刘秀跨上马,飞驰而去。从此,奇怪的是,不管下多大的雨、涌进池塘里的水有多浑浊,而刘秀饮过马的这一边,永远是清澈见底,另一边则是混浊的。池塘边,还有当年刘秀饮马时留下的马蹄印。年少时,出于好奇,曾和一位要好的同学专门寻访过传说中的池塘,还有那个马蹄印。那池水果然是东清西浊、泾渭分明,斜斜地池塘中似乎有一条分界线,传说中的那个马蹄印也隐约可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对这一切如梦似幻,不知是真是假。那位有好东西就要分享,甚至把各自家里带来的馍也要交换着互相品尝的最要好的同学,50多年再未谋面,音讯全无,他的模样,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模模糊糊了,有时候我都怀疑我生命中是否真的遇见过这个人,但他的名字却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一位老妇从我身旁走过,我走过去向她打听,她告我这人的家离此不远,就在敬老院旁边的巷子里。我踅摸了半天,也没找见敬老院的门牌,正踌躇间,迎面走来一位老者,面色红润,衣服整洁,一看就是生活安逸、心情舒畅。上前询问,老者说他不是这村的人,而是住在这里敬老院颐养天年的老人。跟随老者,知道前面的建筑便是敬老院,旁有一巷,按照老妇指引的方向走到巷底,直接走进了一个院落,客厅里有3位男子在喝酒,我说出他的名字,一男子指着对面说他就是。他问:你找我干嘛?我自报家门,他噌地站起来,攥住我的手,拉我入座,给我倒了一杯红酒。他的老伴笑盈盈地端上一盘馍,那是小时候记忆里的馍,我嗅出了麦香的味道。他说,自家种的小麦、自家磨的面,自家用柴火在大锅里蒸出来的。馍的香味诱惑着我,不客气地拿起就吃,那么大一个馍,剩下一小块实在吃不下了才作罢。起身告辞,送我到巷口,握手作别时,他的眼眶里泛出了泪花,我也鼻子酸酸的。走了几步回过头,他还在巷口站着,我挥挥手让他回去,但他仍站在那里,一直目送着我;走了好一段路回过头去,他还在那里站着。又挥挥手,可他不动,就那么固执地站在那里。我快步走到池塘边,转身迈上台阶。回到原地坐下,面对着那一泓碧水出神发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不是在做梦。可我的心里还是有点虚,因为公路旁一闪而过有一个村名叫“灵池”。光是这村名就令人遐想,我不会是张冠李戴了吧?俏丽池塘,水碧似玉。一圈的不锈钢护栏,犹如银质的托架,中间镶嵌着一颗祖母绿宝石。风儿轻轻,柳丝依依,成群的燕子在水面上翻飞起舞、追逐嬉戏,时不时掠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勤劳的燕子则在衔泥筑巢。我贪恋地注视着池塘。池塘在农村,以前是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池塘,甚至不止一个,那是用于蓄水、供人畜用水的水源。就是我们那个小村庄,也有着两口池塘,小池塘在大队部门前,我记事时就有了,后来人口增长,小池塘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用水需求,大队决定再打一个池塘。选址很奇怪,不是平地,而是一处高土崖。要打池塘,就先要把这个土崖搬走,工程量无疑加大了很多。只有三四百口人的小村庄,举全村之力,男女老少齐上阵,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硬是把土崖搬掉,挖成了一口大池塘。大池塘比小池塘足足大了三四倍,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后来,村子里打了深井,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井水,池塘便渐渐弃用了。起先池塘里还有水,慢慢地就只剩下淤泥了。池塘边野草丛生、蚊虫横飞,甚至有人将垃圾倾倒其中。不知道何时池塘被填平了。不光是我们村,我到过的许多村庄,以前司空见惯的池塘已难觅踪迹,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也没有水,池塘已经没有了蓄水的功能和必要了。现在,村村都有了深井、家家都装上了自来水,拧开龙头水便哗哗哗地流淌出来——我们县的县西还用上了引黄水,浇地都不是问题了。那消失的池塘,是村民在天寒地冻数九隆冬的日子里,挥镬舞锨,用小平车一趟趟推出来的;再早些年,那是手提肩挑、一筐筐担出来的。在江南水乡,湖泊纵横,池塘星罗棋布。水,装扮了江南的灵秀;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上,一般只有散落在村庄里的池塘里才有水、才能给村庄带来一点灵气——池塘是村庄的眼。如今池塘,踪迹难觅。以后人们讲说起池塘,只怕真是一个传说了。但是,这个村庄的池塘还在,而且还被细心呵护着。池塘有名,叫作“清和池”。我不知道这个名称的由来,我是看到池塘边立着的一块石牌,上边写着“清和池”,记述了村民在淘池时从池塘底挖出了一块石匾,上书“董永故里”4个大字,落款为“明朝嘉靖年间”。这块石匾重见天日,坐实了这个村就是董永故里,这个结论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天仙配的发源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于是,孝亲敬老成了这个村的村风。一年一度的孝亲敬老亮衣赛被大会正在戏台下进行,广场上搭满了花花绿绿的棉被和整洁鲜亮的衣服,上面的小牌子上写着老人及儿女们的名字。这个村的亮衣赛被会已经举办20多届了。亮衣赛被评选结束后,村里要对孝亲敬老的好儿女披红挂花进行表彰。村里还请来了市蒲剧团演出助兴,中午还要请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会餐。志愿者们正忙着包饺子呢。对,是柳树,不是榕树,北方没有榕树。现在是初夏,也还没有知了叫。燕子翻飞,蛙声一片。对,是蛙声。多少年没有听到过了,青蛙的叫声竟然如此美妙动听、此起彼伏,演奏着一支悦耳的小乐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留恋地再看一眼池塘,我要起身返程了。哦,忘了告诉你,这里是万荣县皇甫乡前小淮村——董永故里!

杨星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