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古代亭邮

时间:2020-11-20 08:00:45 | 来源:山西日报

古代通讯不发达,不似今天有邮局、快递和Email、QQ、微信等多种渠道,彼时人与人的通讯基本“靠吼”。商周时,人们发明在高山上建瞭望哨、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就靠燃烧狼粪升起烟尘来传递信息,发布号令。但那毕竟用于打仗,而民间常态的通讯则靠驿邮。我国古代在官道和水运交通线上,一直是按“八十里一驿,三十里一铺,十里一亭,五里一邮”的建制建有许多水、陆驿站。亭是驿邮的最基层单位,古时用车传送称“传”,用马或船传送称“驿”,步递称“邮”,管理十里短途靠“甩腿”传送文书的机构就是“亭”。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曾当过秦时沛县泗水亭长,当然这个邮差还兼管当地社会事务,类似现在的“村委会主任”。篆字“亭”,既是象形字又是形声字:一间小房住个丁差,丁既是形符又是声符。古时超过五里建的亭称“长亭”。如歌中所唱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即是;如梁山伯送祝英台到的十八里长亭,也是如此。而设有“铺”的村子,多是交通要道旁的大村落,所以当地人一提村名就很自豪,如陕北民歌唱的“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这便是我国交通要道边有许多十里铺、廿里铺、卅里铺的缘由。《汉语大词典》载:“亭邮,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古代驿邮业务量很大。亭是信使身背沉重信袋步行转运交接休息避雨之地,驿亭管理人称“亭主”。最初驿邮不传百姓家书,只传公文、军令;后因文武官员的公文私信无法区分,且官员都是通过科举出来的文化人,他们“修书一封”带给家眷,驿邮只好对其开放,从此“狼烟报信”变成“鱼雁传书”,但长途快递荔枝这“另类业务”则非皇家莫属。可见,我国唐代就开展有“特快业务”了。秦汉时,每个县城都设有驿馆或驿站。邮亭作为“公房”本应由官府修建,为何让私人或社会团体来建?一是因为古时国家为节省财政投资,鼓励民间捐建;二是因为一些绅宦人家通过捐建邮亭张扬乐善好施的名望与美德。所以古时各地的“亭”多为民间捐建,就与今人捐建桥梁、道路、学校一样。自清中叶现代邮政出现后,驿站逐步被淘汰,而亭这种乡野常见建筑也失去了最初驿邮的功能,成为仅供人们休憩的场所。

吴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