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那份录取通知书对年轻的你意味着什么?

时间:2020-09-01 10:00:05 |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

高考结束了,高中结束了。也许,少年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你可能在耳边想起Byond的那句歌词“回望,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也可能是那部《死亡诗社》里那群少年为“自由、生命、信仰”交付的一份份或美好或残酷的答卷……更多可能是母亲如释重负的一声叹息,对暗恋同学录取院校的悄悄关注和对未来懵懂而澎湃的发散思绪。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有句台词“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的,生命是一条河,不管你是怎样的心情,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是“天凉,好个秋。”再或是“夜半钟声到客船”,唯一恒定的是奔涌的时光,无问西东。

那么,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这个时刻,可否稍作停留,站在这个过往和未来的边界,问一声自己:大学通知书对你意味着什么?

壹 在路上就好

大学也许是人生最惬意的一段旅程吧?步入大学,意味着你第一次心灵的航行,而前方并没有明确的站台。意味着你步入真实社会前的一次模拟,4年后你就可能真正体会阳光背后的阴影,你就会切身感悟任何东西都是有两面的,无论硬币还是月亮。

这不是平克·弗洛伊德那张经典唱片《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Moon》的艺术探索,任何希望的诱惑背后很可能是陷阱和迷途。你会懂得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更没有完美模式,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对其他选择的放弃,都必然意味着代价,最起码是时光逝去的代价。

而青春最牛逼的地方不就是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吗?要不然GALA那首《追梦赤子心》怎么会鼓舞那么多慷慨的、浩浩荡荡的岁月?“失败后郁郁寡欢,那是懦夫的表现,只要一息尚存请握紧双拳。在天色破晓之前,我们要更加勇敢,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向前跑……”豪迈得一塌糊涂。

所以,奔跑起来吧,以青春的姿势。

在路上就好,歧路不意味着浪费生命。按成功学标准衡量的失败不纯然意味着低人一等。人不必只遵循丛林法则。就在路上,就奔跑,就热泪盈眶,在图书馆里,在操场,在教室,在演唱会上,在飘扬着爱情旗帜的风中,在智慧征途的跋涉中,去奔跑,去体会加速度。

贰 在规则中寻找突破

大学是一场游戏吧?审美发生学说,关于美的起源有一种被广为认可的理论,美来源于游戏。而游戏意味着放松,意味着短暂的得失不那么重要,意味着在混乱中确立规则和秩序,在规则中寻找突破,觉知个性。

离开了一切被标准答案限定的高中,步入一个更多自由的环境,不必惶然,也不必急着去寻找榜样、路标和坐标。人生中能有机会体会种种可能性,何尝不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去精神投胎,急着去确立什么方向,急着去聆听他人的所谓精妙感悟。蒙田早就提醒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

1943年,IBM公司董事长托马斯·沃林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蒙田的同胞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

而这些名人所做出的断言,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证明是多么的荒谬。去经历吧,抱着游戏的心态。只有试穿过足够多的鞋子,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衡量脚舒不舒服有很多维度,不是一个尺码就足以锁定一切。

在大学,别总是隔岸观火,希望可以多一些纵情投入,可以是乐队,可以是足球队,可以是诗歌,甚至可以只是坚持了4年的长跑,风雨无阻。调动你的激情,想象,热血,荷尔蒙和能量,去感受,去触摸,去体会焦灼,体验独立的个体存在,去理解规则对个体的限定和约束,努力在规则中突破自己乃至重塑规则。在一次次轻松而倾情投入的游戏中去锻造自己的姿态和灵魂。请相信,大学的这一切都将是你生命深度和广度的开拓。

很多年以后,人在出发时意料不到的港域靠岸。这里的风景是那么的陌生,就像生长在树上的果子第一次触碰地面,周遭的气息、跳动、声音、空气、温度和湿度完全不是最初向往的。但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还是自己,在大学里种植在心底的那块萌动,依旧会痒,汩汩流淌,在最深处喧哗。

叁 种一粒种子

大学是一粒种子吧?关于自我的种子。如果说之前的时光里,自我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是漫游,是悸动,那么,在大学校园里,请去寻找它,让它变成一粒种子。

自我是一切的开始,包括你的使命、责任、成功的标准、精神图谱的核心特质、爱情观、审美甚至你愿意留在墓碑上的那行字。请相信,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而构建这种特立独行的自我意识是艰难的。

博尔赫斯在小说里这样写道:“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干渴和对干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这个句子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在“干渴”的后面,博尔赫斯告诉我们,还有更可怕的“对干渴的恐惧”——很多人正式因为对发现自我的艰难的恐惧而丢掉了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把人生过成一次次高考,一次次对标准答案的膜拜和盲从。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重构了一个清醒、悲剧而幸福着的但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形象。“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

毛姆的经典作品《月亮和六便士》绝不仅仅是保罗·高更的生平简介,也不只停留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进行文学描摹的层面。这部经典作品何尝不是一个用生命寻找自我的精彩故事。

小说主人公特斯里克兰德和原型高更一样,是已跻身中产阶层的伦敦交易经纪人,在普世标准下,他无疑是成功的。而在他40岁那年,他放弃一切世俗眼光下的幸运和幸福,进入之前完全陌生却点燃他灵魂的绘画世界,开始了自我觉醒的旅程。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起了头,发现了他自己的月亮。请注意,那是他自己的月亮,只属于他自己。

朋友,请在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大学校园里,找到你自己,起码开启寻找自我的旅程,而这一旅程注定会充满寂寞,甚至可能没有路标,甚至需要撕裂般的精神磨练。没关系,莱昂纳德?科恩坚定而低沉地唱到“万物兼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无论如何,你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无论如何,你该为今天的自己喝彩。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值得憧憬的新的开始。

(范特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