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深化省校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临汾:深栽“合作树”同结“共赢果”

时间:2021-08-12 08:00:36 | 来源:山西日报

夏末,阳光耀眼蝉鸣远。站在临汾市曲沃县磨盘岭上眺望,四周10个村3000多栋蔬菜大棚尽收眼底。在这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领衔的8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为菜农提供技术支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临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今年6月以来,临汾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省校合作的战略部署,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与全国高校对接,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新驱动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山西华翔集团的展台成为焦点,前来咨询、洽谈的人络绎不绝,这得益于该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3DP砂型3D打印设备所带来的技术突破。这项新技术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材料成型铸造方式,实现了绿色铸造,还促进高校科研技术走出实验室,服务于生产一线,形成工业附加值。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校企合作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加速度,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工艺开辟了一条快车道。校企合作,风光无限。如今,借智借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只见“乌金”滚滚,不见矿工身影,这是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矿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真实写照。为了打造智能化矿井,霍州煤电集团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推进矿井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应用5G+万兆级工业环网人工智能感知平台建设,研发出井下电动胶轮车“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使矿工井下作业条件大为改善。复旦大学电子与科学技术流动站博士后张泽芳,响应临汾市“双招双引”号召,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创办了临汾博利士纳米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复旦大学、江南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企业逐步构建起覆盖基础研发、高新技术研发、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拓展纳米材料种类,所生产的纳米级氧化硅(硅溶胶)、氧化铝粉、蓝宝石抛光液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化工、建材等行业,长期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除此之外,华廷陶瓷与厦门大学围绕紫砂壶工艺深入交流;建邦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就铸铁型材研发深度合作;岳康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连翘新品种选育和质量标准研究……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带动临汾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创新生态更加优化。“通过开展深度合作,我们企业与高校形成了‘焊接’关系。”山西建邦集团董事长吴晓年介绍说,他们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形成长期合作,集团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有48人,成功开发出700兆帕级超高强锚杆钢,属国内首创。

硬核举措蓄积引才聚智强磁场

近年来,临汾市先后推出《构建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新政,围绕转型搭平台,真金白银留人才,努力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学费补贴、生活津贴和购房补贴等优惠,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实行配偶安置计划,子女入学给予优待,落户签证实行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同时,在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文旅休闲等多方面开设“绿色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便利,解决后顾之忧。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临汾市又出台了一系列聚才聚智、聚资聚力的硬核举措,比如,鼓励企业吸引全国知名高校大学生就业,企业享受吸纳就业补贴;个人创业提供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业联盟。特别是曲沃以一县之隅,建成全省首家县级“智创城”,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16个创新平台和4个域外协同创新基地,已取得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335件,注册商标817件。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灵活的人才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互支撑,使各类人才安心、舒心、放心地在临汾工作生活,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清华大学在洪洞县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穆月英教授工作站在蒲县建成揭牌,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团队在临汾经济开发区注册山西精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服务团在大宁县开展入企服务工作……

乘势而上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

7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临汾市吉县举行,4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在黄河岸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教学实习和科研攻关。据统计,7月以来,全市已与高校建立了24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实训达933名。深化省校合作开展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量身定制深化市校合作行动方案,组成工作专班,建立“一事一对接、一日一汇报”工作机制、信息交流机制、项目清单制度,确保“12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同时,临汾市以“契合度高、吸引力强、保障度好”为标准,精准摸清建设基础、梳理岗位需求、细化合作意向。要求市县两级统筹安排资金,全力保障市校、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并将“12大基地”建设数量、项目签订、成果转化等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借智登高,共谋发展。临汾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引进、平台搭建、项目建设等方面与全国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推动“12大基地”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尧都区中科国磁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深圳大学拟开展磁性材料保健功效科研合作,襄汾县云鹏医药集团与南开大学达成新药研发合作意向,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翼城县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汾西县与同济大学达成共建中国乡村交通与品质提升智库合作基地合作意向,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浮山县与厦门大学后勤集团筹备共建厨师基地,吉县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就优质苹果供应签订达成框架协议,建设基地平台,销售优质农产品,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临汾市敞开胸怀,张开双臂,拥抱人才,拥抱机遇,携手全国高校深栽“合作树”,同结“共赢果”,实现新跨越。

本报记者郭玉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